入夜之后,一行人酒足饭饱,各自离去。
赵伦瞧见李庙走远,于是摸黑折返,再次进田府求见。
田钧早就屏退左右,正襟跪坐在中堂之上。
他手执羹瓢,在青铜茶釡上徐徐搅弄。面如古井无波,一副从容淡定,见眼前汤水煮沸,却并未撒下茶饼。似乎将赵伦之行,预料在心。
见赵伦在门外求见,田钧摆摆手,示意进门。
“清汤寡水,浑无一物。虽至百沸,实则无味。”
田钧未曾抬头,任由赵伦走到身前站定。他顾着釜中沸腾的茶汤,似乎意有所指。
“譬如人亦同此。诚如君子,则清澈明亮,知根知底。如是小人,则混浊不堪,是非难辨。”
田钧说罢顿了一顿,抬头打量起眼前的赵伦。他面带微笑,温言问道:“清水饮之索然,浊水却有百味。不知曼英以为,这茶汤清浊之间,如何调味?”
赵伦心知,这必是田钧有意试探:以水比人,故意扬浑贬澈。世人皆知,清水虽然寡淡,却是口不能离。浑水纵有滋味,然而百病伴生。田钧看似明褒,实则暗贬。
他便知自己骑墙一事,已被察觉。但又见田钧口下留情,没有点破,便知道其目的,乃是敲打。
遂拜道:“清水润而回甘,沁人心脾。浊水咸而苦涩,令人作呕。此,自然之理。”
“不过,某窃以为此乃其一,尚有其二。请看——”
赵伦以手指热汤,从容说道:“清水行则污浊,浑水停则澄清。动静之间,则清浊自分,人亦如此!我以为公子当取其静,而不可取其动。”
田钧闻言不住点头,万万没想到,赵伦能说出这般道理。他一贯将赵伦视为审配的眼线,除提防以外,没有过多关注。
如今看来,是田钧眼拙了。
赵伦话中的意思明确,无非是指人应该着重于结果,而非选择的过程。此言虽然是为他骑墙一事辩驳,却也不无道理。
因为黎阳一直处于风雨之中,就连田钧自己都朝不保夕,又怎能苛责他人处在观望状态?那么赵伦被逼无奈的骑墙之举,自然也不应该被指责。
田钧对此不置可否,眼下黎阳已趋于平稳,到底是去是留,赵伦也是时候做出抉择了。
“公子问这茶汤如何调味,伦试答之。请先以炉火煎煮,直至百沸,如此方能入味。”
“再以清浊区分:如好淡雅,则可清饮。如好浓烈,何不辅以盐、姜、椒、桂、酥?”
赵伦挺起身板,在田钧面前站定。喉头滚动,还有一言。
“某实以为,公子就如这茶汤,能包容万物。而伦等,便是姜、桂之物。能否调和,全凭公子喜好,遂有清浊之分。”
不想赵伦竟有说客之才!
田钧拍手叫好,认为此言有可取之处。
便舀起一瓢沸汤,双眸抓住赵伦,逼问道:“我欲混同海内,调和龙虎,不知曼英当如何?”
好大的口气,但赵伦心头震撼!
“愿效流水,朝宗去海。一如鸟雀,伴飞在天。”
赵伦郑重一拜,朗声说道:“公子若不弃,愿充马前卒。”
“好!”
田钧抚掌称善,上前将赵伦身子托起,脸上有得意之色:“我倒真有一职,非曼英不可!”
“请公子赐教。”
“听闻武帝时,有绣衣御史,负责督察各地,巡视百官。上可讨奸治狱,下能捕盗捉贼。收集情报,网罗不法,名为直指。”
田钧提到的,正是前汉有名的情报组织——绣衣使者。
其职责与司隶校尉府有些相似,但又比司隶校尉府职小权大。真要说起来,与后世唐朝的内卫,以及明朝的锦衣卫有些类同。
田钧心中想要的,是一个集情报与外交的机构。
“曼英,我欲托你回到邺城,私下招募游侠、豪士,组建绣衣使者,专司情报、外事。此绣衣使者由你统筹指挥,只向我一人负责,你可愿往?”
“如何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