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的门被推开,门外,一位儒生躬身站那,他的脸庞上带着一丝恭敬和尊重,对着张良说道:
“三师公,掌门有要事召您前去。”
“知道了。”张良点了点头,将没翻几页的书籍放下,起身跟着弟子前往。
虽临近冬日,小圣贤庄内却有松柏傲立,绿意盎然,加上诸多儒生,显得此地人文荟萃。
“大师兄现在在哪?”
走廊上,张良对着带路的弟子问道。
“三师公,掌门现在在迎宾阁。”弟子恭敬地回答。
张良心中一惊,看来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确实有一位大人物来到了小圣贤庄!
当张良走到迎宾阁时,里面的几人早已端坐完毕。
前方的中间空出来一个位置,书案茶水一样不差,虽然太子没来这里,但位置还是要留。
左边伏念在首,颜路次之。
右边萧何在首,韩信次之。
张良的到来打断了四人的谈话,张良进门看了看位置,瞥了一眼最前方空出来的座位,对着伏念颜路拜了一下,之后坐在颜路的后一个位置。
“这位便是我的师弟,张良。”
“这两位是太子殿下的客卿,萧何与韩信。”
张良心中一惊。
大秦太子?
萧何韩信?
《华夏上下五千年》他当然看过,甚至还挑选出了好多造反名句,他自然知道书中自己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未曾想,现实竟然以这种方式相见。
张良面色不显,低头一礼,道:
“张良见过二位。”
萧何与韩信两人对视了一眼。
心中都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那本书他们也看过,也知道里面是如何记载他们的,但现实就是现实,书中记载目前都是虚构。
他们现在在太子麾下,自然要为太子营事。
“久闻谋圣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萧何上来就放了个大招。
说张良谋圣,但张良谋圣的称号是哪来的?
答案自然是《华夏上下五千年》。
但是书中记载张良是谋圣的时候,又是哪个朝代呢?
汉!
可现在是大秦啊,萧何一见面就给张良扣上了大帽子。
即便萧何性格随和,可他也知道太子殿下对儒家以及张良的不喜,他现在已经站完队了,自然要说对话,做对事。
然而,这顶帽子张良可不敢戴。
眼下他是小圣贤庄三当家,如果戴上这顶帽子,岂不是连小圣贤庄都要遭殃?
“不敢担谋圣大名,张良不过一普通教书先生,书中之事皆为虚构诽谤,不可当真,张良自认并无大才。”
张良解释完,也察觉到了萧何这一行人对他的恶意。
他不知道这只是萧何一个人如此,还是整个大秦都如此。
旁边的韩信可一句话都还没说呢。
“张先生说笑了,你如果都自认没什么大才,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可真的连鼠辈都不如了。”萧何意味深长的说完,继续说道:
“旧韩相国张开地之孙,流沙创始人之一,法家韩非好友,纵横家卫庄的挚交,还有小圣贤庄三当家。”
萧何歪了歪脑袋,啧啧称奇。
“张先生如此多的身份,不是靠着自己的才华,难不成靠的是俊伟的脸面?”
萧何不经意的话却让张良后背出了一身冷汗。
对方竟然连自己是流沙的创始人都知道!
就在张良想着措辞的时候,萧何却不再针对张良。
他说这番话,就是让张良明白。
大秦对你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甚至你在韩国的那些隐秘行动,也毫无遗漏地被大秦掌握。
现在,你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不要再有任何的幻想和错误的认知。
机会已经给你了!
转向伏念,萧何说道:
“大秦各地书院已经建造完毕,大秦的教书先生也都已经在咸阳准备妥当,随时可以派往各地。”
“但那些教书先生虽有学识,却对礼仪知之甚少。”
萧何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了一丝惊讶,竟然还有只学知识不学礼仪的吗?
萧何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让始皇帝陛下有些忧愁,整个朝堂也无人可解。”
“可太子殿下知儒家学问,也知晓儒家弟子皆通礼仪,故向陛下请求,得到陛下同意后,派我等二人前来询问。”
“不知掌门意下如何?”萧何的眼神直视着伏念。
萧何这话说的很好,先说这件事陛下都发愁,可是太子殿下给你们争取了机会啊,不要不识抬举。
重点突出了太子殿下的功劳。
伏念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太子殿下给儒家的机会,如果把握不住,此后恐怕儒家就没有机会了。
伏念连忙说道:
“在下替儒家谢过太子殿下,劳烦使者禀报太子殿下,儒家弟子皆愿为陛下营事,也愿为地方书院礼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