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以为,若无真凭实据,便要查一位朝廷二品大员,有违礼制,若如此轻易行事,朝中必定跟风参奏,恐怕会乱了朝纲。”
一直没说话的内阁辅臣赵希来站了出来。
“皇上,臣以为王尚书所言极是,但义忠亲王殿下、秦尚书、左尚书说的也没有错,兵家无小事。
臣请皇上查一查的好,如无其事,也是为汪尚书洗清谣言,若有其事,也能为朝廷铲除祸端。”
这个赵希来有点意思,只要庆隆帝下旨查办,恐怕这汪成龙肯定完了,能在这小朝会当面参奏,肯定是准备过的。
正在这时,北静郡王站了出来。
“皇上,臣虽未经战阵,但也属于武勋一脉,大周士卒为国拼杀,抛头颅洒热血,为大周守护边疆安宁,为大周子民平安喜乐付出了一切,乃至生命。
臣请皇上下旨彻查汪成龙。”
这时汪成龙头上汗滴滚落,跪伏在地。
“皇上,臣冤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
内阁次辅吴怀仁站出来。
“皇上,事已至此,臣请皇上彻查兵部。”
而内阁首辅夏炎一言不发,但是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庆隆帝此刻内心怒火熊熊燃烧,这汪成龙是自己登基后提拔起来的,可是竟然如此不堪大用,竟然被人抓住了把柄,保是保不住了。
一旦下旨,仕途肯定是完结了,自己对兵部的掌控,恐怕也没有了。
真是孽障,死有余辜。
思虑一番之后。
“传旨,将汪成龙移交三司会审,徐爱卿此事由你来办。”
“臣遵旨。”
曹龙象也看明白了,这庆隆帝这皇帝当的真是憋屈啊,内阁五大阁臣,只有一个徐元直是自己人,六部尚书中也都不怎么给面子。
无兵无权,这后面要是没有咸宁帝的手笔,才怪了。
这一课上的好啊。
真是难为他了。
曹龙象也不打算出头,今天看的一切应该还是表象,后面肯定还有其他的故事,自己的赤炎要尽快的发展起来了。
这种事上没有信息来源,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以后还是傍着二帝过日子吧。
汪成龙被龙禁卫请了出去。
庆隆帝忍着怒火。
“忠顺王。”
“臣弟在。”
“军需运转确实为朝廷大事,由内务府组织皇商办了这些差使,三年一轮换,不可连续接任。”
庆隆帝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再争取意见,直接一锤定音。
“臣弟遵旨。”
忠顺亲王本来就是庆隆帝的钱袋子,这事交给他办也合适,殿内的其他人也没有出言反对,毕竟一进逼着皇帝拿下了兵部尚书。
再出手,那就逼人太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何况对线的还是皇帝,太上皇总有老去的一天,未雨绸缪也是要考虑的。
经历过这时以后,后面的议程很顺利了。
在首辅夏炎的支持下,三下五去二的就通过了林如海的提议。
三月之后,开始拍卖各省的盐道经营权。
散朝之后,曹龙象跟着人流一起,没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回了永福宫。
但是庆隆帝坐在御案后面。
夏守忠端过一杯清茶。
“皇爷,消消气,喝杯茶润润喉咙。”
庆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越想越气,将茶杯摔在地上。
“皇爷息怒,气坏了身体可就不好了。”
“呵呵,朕这皇帝当的就是个傀儡,御极七年,如那牵线傀儡,简直欺人太甚啊,传旨王子腾进宫见朕。
不是想要吗?
朕就给你。
另外,今日之事为何如此,罗网是干什么吃的,给朕查.”
“奴婢遵旨。”
大明宫咸宁帝听了戴权的讲述,摇了摇头。
“朕知道了。”
心里则是想着,自己这个皇帝儿子应该快被气死了吧。
只是这帮子文臣武将搅和在一起,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义忠亲王有些僭越了。
“戴权,传旨义忠亲王亲笔抄写孝经一百遍,什么时候抄完了,再出府办事吧,省得一天到晚的上蹿下跳。”
“奴婢遵旨。”
“哦,还有,传旨龙象儿既然想着修建王府,那就仔细盯着自己王府的修建,盐道的事情让林如海去忙吧。”
“奴婢遵旨。”
“去吧,一个个的不省心,不思为国尽忠,另外先北静郡王的忌日快到了,赐一柄如意,让水溶为他老子祈福去吧。
传旨皇帝,兵部尚书不可空置,尽快选拔出来。”
“奴婢遵旨。”
咸宁帝连下几道圣旨,挥了挥手让戴权出去了。
曹龙象躺在永福宫内,不多时,戴权就来了,传了咸宁帝的口谕,又顺道说了咸宁帝其他旨意,便匆匆而去。
这咸宁帝有点意思,各打五十大板。
这是告诫自己不要再做出头鸟了,稳固自己的成果就是,这次对庆隆帝的打击这么精准,看来咸宁帝的心里也有点担心了。
打击庆隆帝的同时,不忘记敲打义忠亲王和北静郡王,真是帝王心术。
不过这跟曹龙象没什么关系了。
若是汪成龙狼狈下台,估摸着最近一段时间朝中不会太平静。
真正让曹龙象有点担心的,是那一群盐道利益既得者,太安静了,好像在按照自己的剧本演戏,说不定后面还会有些风浪。
让自己修建王府,秦可卿也该到自己碗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