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百年山东(十五)(2 / 2)

驱逐了魏国骑兵后,高长恭命令士兵们为乡民松绑,并对他们说道:“尔等现在都是自由身,回到各自家乡耕种吧。”

众乡民没想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会有不抢劫杀戮的军队,他们无不震撼,仿佛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

“请将军留下名讳,我等回到家乡后,愿意供奉将军。”为首的一位乡民跪在地上对高长恭感恩道。

高长恭没有回答,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卫离开了这里,并且顺带带走了马车上的金银珠宝,留下一群乡民不知所措。

最后,乡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决定回到家乡。

然而,又几天后,另一伙晋国骑兵途经他们家乡,再次把他们俘虏,并且押送到沿海港口。

又三个月后

齐国与梁国的战事终于结束,齐国惨胜,收复洛阳等地,梁国败退,退回到了淮河防线,并且让侯景带着八百残兵镇守寿阳城。

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

萧衍显然没在乎侯景的死活,都到这个地步了,还指望侯景能够在最前线跟齐国死磕。

收复河南之地后,高洋回到邺城,当得知高长恭这几个月来,带着一百亲卫,不断地主动出击,驱逐燕军骑兵部队,解救齐国百姓时,他非常欣慰。

虽然高长恭不是他的儿子,但是高洋却把高长恭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对待。

“长恭少年英杰,将来必定是我齐国顶梁柱。”高洋面带微笑,正在想着应该给高长恭什么样的赏赐才合适。

如今,河南之地已经收复,也是时候把燕国势力彻底从山东驱逐出去了。

燕国在山东经营数十年,最东边的东莱地区,更是经营几百年,当地早已成了人口贸易的重灾区,大量中原人被迁徙到东莱地区,最后被运到海外。

又一个月后,高洋向燕国递交国书,要求燕国归还青州诸郡县,否则便发兵十万,向燕国宣战。

这本来只是正常的外交话术,打仗前先向对方客套一番,如此也算是出师有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誓死不从,然后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然而,令高洋意想不到的是,燕国回递的国书中,居然表示愿意交出青州之地,但是需要齐国花钱购买,而不能白白还给齐国。

“燕虏,见利而忘义也,连国土都可以卖钱,真是可笑!”

高洋冷笑一声,觉得燕国统治者没有远见,为了一点钱财,居然可以出卖国土。

话是这么说,但能不打仗自然是极好的,毕竟每次打仗都要消耗大量物资、民力、财力,对国家的损耗非常大,而且战争期间破坏农业生产,大量临时增加的徭役还会引起民怨。

所以,既然花钱可以买回青州,只要出价不是太离谱,那自然没必要通过战争来夺回。

而在燕国的回递国书中,表示只接受牲畜、人口、黄金、硝石、青蒿,这几种物资作为出价。

若是以人口换青州,则需要三十万人口,也可以用另外几种物资折算,都有对应的人口折算价。

“燕国要这么多硝石和青蒿作甚?”

看到燕国的要求,高洋很是疑虑,中原自然有很多硝石和青蒿,但硝石一般是用来制作冰块的,青蒿则是药材的一种。

“不如让长恭去燕国谈一谈,刚好顺带锻炼一下他。”高洋内心其实是愿意用三十万人口买青州的,但是,买之前谈一谈,压一下价格,总归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