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公司发行的股份,很快被富商、大家族、乡绅们认购一空。
李星辰轻松入账两千多万白银。
财政危机暂时解决了。
李星辰看着满仓库的金银,笑得合不拢嘴。
“再也不用担心占城的财政问题了。”
可是,他没笑多久,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基层官府,缺乏有能力的官吏管理,导致很多政务无法及时处理。
各地每天都在申请,派遣更多的官员去治理地方。
李星辰头疼不已。
自己带来的军队不到两万人,如今要占领偌大的占城,兵力本来不够。
还要从中抽调一部分军官去管理地方政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受到影响。
即使如此拆东墙补西墙,地方的基层政府还是缺乏足够的官吏。
“既然官员不够,那就自己培养。”
李星辰于是下定决心,成立政府管理学校来培养官员。
于是张贴告示,宣布成立占城政府管理学校。
以后占城的大小官员,必须进入这个学校学习。毕业之后,才能任用。
消息一出,占城全境都轰动了。
其实,在占城人看来,这一举措,无异于告诉人们,李星辰要开科考试,选拔人才了。
整个占城的读书人都心动了。
谁不想出人头地,功名利禄?
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景象,浮现在年轻的读书人心头。
消息公布之后,李星辰还附上政府管理学校的招生条件,考核流程等。
很快,大批读书人,云集占城,等待考试开始。
李星辰派人把这些读书人安置在新城,然后简单的培训之后,就是考试。
第一批学员就招收了300人。
这对于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福音。
只要考上了这个学校,那么刻苦努力地学习,毕业之后,就是官员了。
这是完成阶级跃迁的最好途径。
政府管理学校的创办,让整个占城的读书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毕竟,这些人知道,只要读书,就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一时间,读书务实之风盛行。
落榜的读书人,李星辰就顺势组建了一个师范学校来安置他们。
毕竟是读书人,不能屈才不用。
李星辰给他们承诺:只要从师范学校毕业,服从安排,去乡镇教书,也算是公务员了,每个月有月钱,过年过节还有福利。
这样的福利待遇,让原本落榜的读书人,又看到了希望。
于是,政府管理学校和师范学校,就如火如荼地举办起来。
一时间,占城的境内,读书之风盛行。
读书人都知道,只要读书,就算当不上官了,也能当上公办教师。
而教师的待遇,不比官员的差。
而且身份地位也不低。
就这样,原本还想着复国的一些人,也开始打消了叛乱的念头。
等到陈宜中病好了之后,新城也建好了。
安置了大量的工人和平民居住,最特殊的就是城内还有两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