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张正思张中夏,从临安城一泼皮到镇守一方的大将军,皇帝赐名,何等荣耀,也是玉津园一众禁军口中的传奇和骄傲。
“兄弟们客气了!客气了!”
张二抱拳回礼,和媳妇都是笑意盈盈,心里乐开了花。
有这样一个出人头地的弟弟,可谓是光宗耀祖啊!
“爹,我将来也要和三叔一样,建功立业,名垂千古!”
张二年幼的儿子张承恩,忽然开口。
“好!承恩,那你就要好好读书,勤练武艺,将来去金陵讲武堂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大将军!”
李雄笑着说道,做了个请的姿势。
“二哥,二嫂,里面请,我头前带路。”
玉津园大校场上,乌泱泱一片,尽是前来观看募捐的百姓,人数太多,把彩旗飘飘的高台围的水泄不通,人人都在向台上张望。
“各位士民,老夫是大宋兵部尚书魏了翁,大家安静一下,且听我说几句!”
魏了翁站在台上,大声喊道,示意下面的士民安静。
“各位百姓,王师北伐,志在恢复中原,占领燕云十六州,毕其功于一役,换大宋数百年和平。凡我大宋子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皆有义务为国家分忧。捐赠多少不要紧,但凭一片爱国情怀。我废话少说。大家都来捐赠,为王师北伐出一份力吧!”
魏了翁言简意赅,台下的士民情绪高涨,纷纷大声喊叫,欢呼雀跃。
“大宋天子赵竑,捐封桩库银 20万贯!”
魏了翁亲自唱名,瞬间点燃了台下士民的热情,震天的欢呼声跟着响起。
“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节约,不服锦缎,不修宫室,宫中严禁奢侈,却一下子捐出 20万贯。这个大宋君王,为国为民,可谓实至名归。
待百姓的欢呼声弱了一些,魏了翁这才继续唱名。
“本朝太妃阎夫人,捐钱 1000贯!”
“本朝沂王妃荣国夫人,捐钱 1万贯!”
…………
“本朝皇后周娘娘,捐钱 2000贯!”
“本朝张淑妃,捐钱 1000贯!”
“本朝贾贵妃,捐钱 1000贯!”
这都是大宋后宫妃嫔捐钱,按照约俗,捐钱百贯以上都要唱名。随着登记官员不断唱名,人群不时发出一阵惊呼,为捐款者的数目而震撼欢呼。
“大宋宗室秀王赵师秀,捐钱 1万贯!”
“大宋宗室濮王赵不熄,捐钱 1万贯!”
…………
“大宋宗室济王赵贵诚,捐钱 1万贯!”
士民们都是惊诧。和皇帝抢皇位的赵贵诚,也出来捐钱了。只不过他本人没有到场,而是其家人代捐。
“临安陈氏书铺掌柜陈起,捐钱 10万贯!”
士民惊呼声中,陈氏书铺掌柜陈起端着一盘会子,上台交给了魏了翁。二人拱手行礼,都是笑意盈盈。
“陈掌柜,给大家伙说两句!”
魏了翁哈哈笑着,请陈起讲话。
陈起哈哈一笑,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各位,在下陈起,临安城陈氏书铺的掌柜,自愿捐钱 10万贯。大家不要顾忌捐钱多少,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量力而为。待我大宋王师北伐凯旋,大家便都是尽了份力,都是我大宋王师北伐成功的英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
魏了翁带头鼓掌,台下一片掌声。
一个卖书卖报的商人,自愿捐款 10万贯,可是不太容易。
“临安士民宣缯,捐钱 5万贯!”
“临安士民葛洪,捐钱 5万贯!”
“临安士民薛坦,捐钱 3万贯!”
…………
这些已经致仕的朝廷大员,也纷纷出来,不计血本,纷纷捐赠了。
“当朝国丈、安国公周家成,延国夫人周氏,捐钱 10万贯!”
皇帝的岳父岳母出现,捐上巨款,又是亮瞎了众人的眼球。
“多谢国丈、夫人!”
魏了翁不断鼓掌,到周氏夫妇下台,自己上前,将一个盒子打开,放到了桌上。
“兵部尚书魏了翁,捐钱 3万贯!”
官员唱名,又引起一片欢呼声。魏了翁是清官,皇帝的左膀右臂,他捐这么多,够实在。
“当朝宰相、户部尚书真德秀,捐钱 3万贯!”
官员唱名,又引起一片山呼海啸声。
“工部尚书邹应龙,捐钱 1万贯!”
“御史中丞李宗勉,捐钱 1万贯!”
“大理寺卿徐喧,捐钱 2万贯!”
…………
“庆元府士民史弥坚,捐钱 5万贯!”
官员唱名,引起一阵惊呼声。
四明史家,史弥远的弟弟史弥坚,竟然也出来为北伐捐钱了。
看来,北伐之下,国事为重,众人都是不计前嫌,出钱出力。
“反贪司徐寿春徐良父子,捐钱 5000贯!”
“反贪司主事周平,捐钱 5000贯!”
“江南兵器制造司主事田义,捐钱 5000贯!”
这几个都是皇帝的近臣,人人不拉空。
…………
“四川蒲江魏高氏,捐款 2万贯!”
“江南西路大冶胡府,捐款 2万贯!”
“两浙宁国府吴府,捐款 2万贯!”
“临安吴府,捐款 2万贯!”
“萧山杨府,捐款 2万贯!”
这些都是本朝名门勋贵,没有一家拉下。
…………
“临安船行,捐钱 10万贯!”
“泉州船行,捐钱 8万贯!”
“临安城曹氏粮行,捐米 3万石!”
“临安城邓氏绸缎行,捐布 1000匹!”
“绍兴郑氏皂行,捐钱 1万贯!”
各大商行的大手笔,又引起一阵阵的喝彩声和羡慕的眼光。
权贵们、富商巨贾们出血,绝大数士民心中,都是酸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