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2 / 2)

船上的金锭,价值42万英镑;金币71.7万英镑;白银1450锭。

当时贸易商船出海都有商品数字记录。

当这艘帆船航行至非洲东南角沿海时,突然遇到一阵强劲的风暴,帆船在风、浪和潮水的袭击下,猛烈地冲向悬崖峭壁,木制的船体被撞毁。

一百三十四人仓皇跳入海中,经过一番挣扎后才上了岸,可是回流的海水随即又将帆船残骸带回大海。

很快,这艘帆船就带着巨额的财宝和十多个来不及上岸的水手,一起埋葬于海底。遇难地点距离好望角五百海里左右。

侥幸登岸的水手们,很快也发现岸边全是茂密的热带森林,荒无人烟。如何生存下去,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生存下去,他们分成3个小队准备穿过山林,抵达好望角。一路上,他们饿了用野菜充饥,以求生计。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命丧野兽之口,另一些则死于野菜中毒,等他们到达好望角时,只剩下6个人了……

事后,他们将这一过程写成书,很快引起轰动。

实际上,最使人们感兴趣的还是那船上的那批财宝,一批又一批的探宝者前往探寻。

看来写书写自传不是个好习惯,尤其和宝藏探险有关的,会引起后续风浪无数……

早在沉船后的第五年,即1787年,人们就开始进行搜索和打捞,只是由于找不到沉船的准确位置,不得不终止探寻。

1842年一位船长与10余位马来亚潜水员合作,在沉船海域苦苦探寻了10个月,最终发现了沉船残骼,还踏上了沉船甲板……

可是却掀不起沉重的货舱盖,他们只好求助于英国皇家海军。

这是很厉害的潜水员,要知道沉船最浅也要几十米,那时候的潜水设备几乎没有,能下潜到沉船甲板,可想而知多不容易……

即使如此,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落后,最后还是都无功而返。

很快,沉船就埋在泥沙下面了……

到了1905年一些水下探宝者,组成克罗斯维诺尔号打捞公司,雇佣了一批打捞人员去勘察,用钻机取样法找到了沉船。

在钻取的泥芯中有250枚古钱币,并从船上层甲板上取下了13门大炮,总算是有了不小的收获。

但埋藏在深处的财宝,由于人不能长期潜入水下作业,因而无法寻得。

1921年,又有人组织打捞公司由于发起人曾是一位陆上黄金采矿者,熟悉矿井隧道开凿方法,准备从岸边开出隧道通往海底,再从船底打洞捞金。

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经过艰苦的凿岩作业,才在40米深处,开出了一条210米长的隧道,终点正好在沉船底下九米深处……

当向上开凿时,还未接触到船体,比较松软的海底沉积层塌陷了,海水涌进了隧道……

曾有一名勇敢的潜水员进洞,摸到了木质船底。

然而其他那些无数财宝由于埋在深深的泥沙之下,潜水员不能长期在水下作业,所以也只好扫兴而归。

这个方法很高明,有点像前些章节里写的陈龙江城盗墓,墓葬坚固,斜着打隧道,到地下从底部进入墓室,异曲同工……

他们还是没考虑到后果,预判错误,陈龙盗墓成功是因为墓葬是石头和泥土比较坚硬,那陈龙还注意和防范到了塌方。

而在海底打隧道不考虑泥沙塌陷关键点,我认为有点幼稚……

很快,这家“打捞公司”就因巨额开支未得到补偿被迫破产了……

时间长了,海水渗透,隧道也慢慢塌方阻塞没了痕迹,这个沉船位置逐渐无人知晓……

时至今日,很多寻找海底沉宝的人美梦还没有破灭,可是,“克洛斯维诺尔”号到底在哪里呢?

船上到底有没有巨额财宝?

一直是个谜……

写完了金靴风云,写段番外南海打捞沉船,因为张文龙才十九岁,他距离一年前在琉璃厂挨饿受冻到现在:拥有了鉴别古董的眼力,娶了两个美丽善良的妻子,自己广西又开了金矿,成了企业家……

张文龙是成功的,并不是因为好运气,因为,他所有的好运,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本来这本小说想叫张文龙寻宝记,这样就可以一直写下去,毕竟寻宝,冒险是我的最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书名叫了墓靴风云,前一段就算结束了。

金靴不过是个引子,这世界上奇珍异宝无数,继续去寻宝,去探险,去看碧海蓝天,去鲜衣怒马,大风烈酒……

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交生死的兄弟!

因为心中还有一个没有完全崩坏的江湖。

每个有梦想的人,一直在路上……

直到我们走的累了,相拥而别,豪迈的转身,潇洒的挥手,再不回顾!

六爷,准备出发了,他在金矿自己的居所里发呆,今天没有喝酒。

他拿着一个蝈蝈笼,拿根老虎须子逗蝈蝈,这只蝈蝈是他冬天买的,还带到了海参崴,又给带到了广西……

那只八哥,梁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