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物暂时被摆放在纪由那里,他们需要在这里上班,对文物进行研究。
纪由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甚至在神州博物馆的负一楼新增了几张办公桌椅,方便他们开展工作。
郑教授一行人拥有了一个短暂的落脚点,但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他们需要建立一个研究院。
初步规划的研究院规模相当大,其研究范围不仅涵盖文物研究,还包括对过去和未来的探索。
由于研究内容的特殊性,保密措施也尤为重要。
考虑到纪由出入的便利性以及物品运输的需要。
神州博物馆身后的山和周边地块都被征调了。
这一决策也就表明,山上的居民以及附近老房区的住户们,都需要进行拆迁。
考虑到博物馆还需要正常接待游客,避免有过多闲杂等人出现。
相关部门直接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划片处理。
从博物馆的后面开始,拉起了封锁线,将部分区域与游客活动区分隔开来。
纪由的家被划分进了半严密区域。
在这个区域里,并不限制人们的来访,但是所有进入的人都必须进行登记。
保证纪由的开放性,但对人员流动进行管理。
纪由对于这样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这一划分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他的大别墅的工程进度加快了。
如果这边的建设不结束,施工的噪音和人员往来肯定会对研究院造成打扰。
为了整体的规划和建设,各项工作都在紧凑推进。
本来大别墅的修建就因为没有被繁琐的流程卡住,进展得相当迅速。
小主,
如今研究院项目的加入,更是让整个区域的建设速度变得惊人。
各种施工设备日夜不停地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
......
秦朝。
这里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熟悉的秦朝风貌已被一种崭新的气象所取代。
纪由走在街头,注意到平民的衣着有了显着的改变。
他们依旧穿着长裙,只是造型变得更加简练。
没有了以往的繁琐拖沓,行动起来更加便捷。
然而,在纹饰方面却愈发繁复,精致的图案、细腻的线条,或绣于裙边,或绘于衣身。
街道上热闹非凡,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已然有了后世街道的雏形。
宽阔的道路中间,是专门为马车设置的双车道。
驾车的车夫身姿挺拔,熟练地挥动着马鞭,吆喝着马匹,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道路的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行人们穿梭其中,有的在挑选心仪的商品,有的在与商贩讨价还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纪由还看到了不少外国人的面孔。
虽然他们的数量不算多,但肤色各异,黑的白的黄的都有。
他们的穿着与平民截然不同,身上的服饰是分节,有点类似褂子。
这些外国人拉着木头小车,两人一座,小车的造型有点类似民国时期的黄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