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剪辑的要求(2 / 2)

毕竟在胶片时代,这种精准的拍摄能力,不知道能节约多少成本和胶片。

像好莱坞,因为资金充足,配片比一般是在1:20左右,国内的导演要节省一点,但很多也都有1:10~15。

然而王皓的胶片配片比却能达到惊人的1:4,这种精准地掌控力,根本就不像个新手。

只可惜如今数字摄影技术日新月异,以后拍片,导演都能通过监视器实时观看镜头画面,甚至还能重播回放,这种节约胶片的能力,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对此王皓倒是毫不在意,他的未来只会更加璀璨,些许优势,没了就没了吧。

而在处理完画面素材之后,他们就开始了粗剪。

在这一步,剪辑师要根据剧本和分镜头脚本,将刚刚确定下来的素材进行重新排序。

排序的方式不同,剪辑的内容不同,所能营造的氛围,讲述的故事,也就大不一样。

所以这也就要求拍摄最开始的剧本一定要完善且详细,只有这样,剪辑师才能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

否则,就只能任由剪辑师或是导演自行发挥了。

在这一点上,王皓做的也不错,因此他们粗剪的速度也很快,可以说是远超赵安所参与过的其他项目。

只不过这种异常飞快的推进速度,也到此为止了。

在确定完所选片段和镜头序列后,整部电影已经初见雏形。

此时他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粗编的比例、结构与节奏,对其进行升华。

这一步,就被称之为“精剪”。

精剪的要点,是不再关注整部影片,而是剪辑其细节,加强并巩固初剪确定的节奏和结构,为影片做一次瘦身和精炼。

所以这一次,又要删除不少的电影片段。

而此时的抉择就很艰难了,到底删掉哪些?留下哪些?

这让王皓十分的纠结。

毕竟作为导演,这些都是他的心血,他自然是恨不得每一帧画面都能保留下来。

可电影的时长就只有那么一些……

因为这个,王皓和赵安的意见分歧,就不可避免的多了起来,甚至还时常为此发生争执。

就比如有些镜头的衔接,赵安就建议直接采用黑镜和音效来表现出那种陷入黑暗之中的绝望和恐惧。

但这却被王皓拒绝了,因为他考虑到他们的这部作品是电视电影,播放的载体是电视机而不是大银幕。

而在电视上,这种画面的表现力就会削弱很多,远不如在电影院里面对着黑暗来得有冲击力。

这个理由倒是成功说服了赵安,只不过这种有关于剪辑的争论,却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