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章应和着楚冰凝的提议:“是啊,一起也好。”
“那行,我们就一起吧。”
三人走进丞相祠堂。
顾章扫视这丞相祠堂,这里的历史已经有千年了。
顾章凝视着丞相祠堂中的碑文,不禁心生感慨:“这《前出师表》,当真是字字饱含血泪,诸葛丞相一心致力于汉室的复兴,其忠诚不二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实在令人动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倾城点点头,“是啊,‘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篇就奠定了那种紧迫和责任。”
楚冰凝这时插话道:“先主以仁德服众,志在兴复汉室;丞相以智慧济世,心怀天下苍生。君臣相得,共创蜀汉之基。古往今来,这对君臣真可谓千古无二。”
“再看《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能有这样的大臣,真是后主之幸。”
顾章来到刻着《后出师表》的石碑前。
顾倾城眼神专注,“而且在后出师表中,丞相对于局势的分析更加深入,也能看出他的无奈和坚持。”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华夏人坚韧不拔,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主之林的基础。
楚冰凝微微颔首,“确实如此,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想当年,先主三顾茅庐请得丞相出山,那是何等的求贤若渴。”
顾章轻抚着石碑,“这让我想到智伯和豫让,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楚冰凝也摸着石碑。
顾倾城接话道:“只可惜后主未能守住这份基业,空负了丞相的一片忠心。”
楚冰凝叹气一声,“王朝无法永存,但那种精神却可以长久的存在。”
豫让,晋之人士也。
初事范氏及中行氏,未闻其名。
后从智伯,伯尊宠之甚焉。
及智伯攻赵襄子,襄子与韩、魏合而灭智伯,分其地。
襄子尤怨智伯,漆其首为饮器。
豫让遁于山林,叹曰:“嗟乎!士遇知己者死,女悦己者容。今智伯知吾,吾必复仇以死,报智伯之恩,方使吾魂无愧。”
乃更名易姓为刑者,入宫中涂厕,欲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有所感,执问涂厕之刑者,乃豫让也,内怀刃兵,言:“欲为智伯复仇!”
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此义士也,吾当避之。且智伯亡而无后,其臣欲复仇,此乃天下之贤士也。”
遂释之。
豫让复漆身若厉,吞炭致哑,使形不可辨,行丐于市。
其妻不识。
行遇其友,友识之,曰:“汝非豫让乎?”
曰:“然。”
友泣曰:“以汝之才,委质事襄子,襄子必亲幸汝。亲幸汝,则可为所欲为,岂不易乎?何残身苦形,欲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曰:“既已委质事人,而复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且吾所为,极难矣!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既去,未几,襄子将出,豫让伏于其所经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
使人察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数之曰:“子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子不为复仇,反委质于智伯。今智伯已死,子独何为复仇之甚也?”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彼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至于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曰:“嗟乎豫子!子为智伯,名已成矣,寡人赦子,亦足矣。子自谋之,寡人不复释子!”
乃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美,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赦臣,天下称君之贤。今之事,臣固当诛,然愿请君衣而击之,以遂报仇之意,则虽死无憾。非敢望也,敢陈腹心!”
于是襄子义之,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跃而击之,曰:“吾可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死。
死之日,赵之志士闻之,皆涕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