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围绕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展开,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社会状态中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提出通过社会契约构建理想政治秩序的理论。
一本书,它的内容如果能经久不衰的正面影响着人们,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顾章赞同卢梭的许多观点,也不认同他的某些观点。
“公意”是《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概念,但卢梭对其界定不够清晰。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难以准确界定公意,可能导致公意被少数人操纵,以“公意”之名行私利之实。
社会契约是一种理论假设,在历史上缺乏真实发生的依据。
将国家起源归结为社会契约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如战争、征服、经济发展等。
强调人民整体意志和公共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差异和特殊利益。
在现实社会中,个体利益诉求多样,难以完全统一于公意,可能导致对少数人权利的忽视。
顾章越看越投入,直到股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抬头一看,是老太太端着一碗饭递给顾章。
“不用了,我看完书再去吃。”
“我已经做了你的饭,不吃浪费了。”
老太太将那碗饭以及筷子轻轻放在顾章身边的小桌子上,然后转身离去。
闻着饭香,顾章也有些饿了。
于是他把书轻轻放在桌子上,就端起饭碗开始吃饭。
忽然,他想起什么。
于是将手机拿出来,上面是楚冰凝问他去哪里的消息。
顾章回完消息,就继续吃饭。
老太太此时也端着一碗饭,坐在顾章身边。
“您子女现在在哪里工作?”
“我就一个女儿,她担任跨国公司的经理,一般半年都见不到一面。”
老太太的语气里,带着些许伤心,但她也体谅女儿。
“那您女儿的孩子会来这里玩吗?”
“寒暑假会来,我那个外孙和外孙女又懂事又可爱,现在我都有些想那两个小鬼头了。”
老太太脸上挂着笑容。
“其实我对《社会契约论》也有不少自己的看法。卢梭说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通过契约让渡权利形成国家,可这在现实中真能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吗?”
老太太说完,微笑着看向顾章。
顾章思索片刻,说道:“从理论上来说,社会契约构建起的秩序基于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为了保障大家的自由与平等。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诸多挑战。就像公意的实现,很难精准界定什么是真正的公意,不同人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完全一致。”
老太太点头认同,“没错,而且卢梭强调主权在民,可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人民如何真正有效地行使主权呢?大多数时候,民众很难直接参与到决策当中,权力往往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顾章补充道:“这就涉及到政府的角色了。卢梭认为政府是人民与主权者之间的中介,执行法律管理事务,权力来自人民委托。但在历史和现实中,不少政府背离了这一初衷,没有很好地代表公意,甚至滥用权力。”
老太太夹了一口菜,缓缓说道:“还有自由与平等,卢梭说在社会契约框架下,人能获得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可现实中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自由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际生活里,有钱有势的人总能找到漏洞逃避责任。”
顾章深表赞同:“您说得太对了。虽然卢梭的理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在实践中,社会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想象。不过,他的思想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社会理想秩序的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