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被顾章和楚冰凝看在眼里。
“想不到,你林辰还蛮温柔的嘛。”
顾章打趣道。
“难道你不对自己的妻子温柔吗?”
林辰笑着反问。
“你这话说的好,我受教了。”
一场订婚宴,很快便结束了。
回到公司的林雨柔,突然感觉,萧木还是一个蛮有趣的人。
手机上,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萧木:到公司了吗?】
【林雨柔:到了。】
【萧木:今天的计划讨论,你可以和你的团队仔细探讨一下。】
【林雨柔:好。】
放下手机,林雨柔给自己泡了一杯茶。
在这浩渺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宛如沧海一粟,置身于时间的长河里,见证着万事万物的更迭变迁。
从唯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即使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那看似永恒的存在,实则不过是我们主观意识赋予的一种表象。
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的理念下,石碑上的文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去感知它。
然而岁月的洪流滚滚而来,它无情的打磨并非客观世界的自然现象,而是我们内心世界对时间流逝的一种主观感受。
在岁月的侵袭下,石碑上的文字渐渐模糊,直至烟消云散,这其实是我们意识的一种演变。
当我们不再能够清晰地感知这些文字时,在我们的认知里,它们便不再存在。
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独立的精神实体——“单子”构成,每个单子都有其独特的感知和欲求。
那么,石碑上的文字也不过是众多单子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短暂呈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单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随之改变,于是曾经清晰的文字便在我们的主观世界里逐渐消逝。
“没有什么是永久的,一切都会消失”,这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更是唯心主义下对我们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叔本华的哲学中,世界是意志的表象,而意志是盲目的、永不停息的冲动。
世间万物作为意志的表象,都在这股冲动的驱使下不断变化,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逃脱这一命运。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包括那些看似坚固的物质、深厚的情感,都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的意识所构建出来的一种虚幻景象。
随着意志的流转,这些表象都会逐渐瓦解,直至消失不见。
既然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消逝,那么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尼采提出“超人哲学”,强调个体的自我超越和价值创造。
我们应当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去抓住那最美好的瞬间。
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美好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