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8章 诚恳君子(2 / 2)

再比如,白旻说他不事稼穑,却读过农书;他不认识红薯,却能条理清晰地解释红薯的特性……

没人会认为白智宸时常在山上捡红薯,他的侄子就必须对此知之甚详。

又比如,何人会对豪门密辛知之甚详?荥阳郑氏天下闻名,但即便是从小背诵氏族谱系的世家子弟,能说清楚它的支脉房头,又如何能精确地说出其中某个不知名的子弟呢!

一切都太过矛盾,太过巧合!

柳琬实在想不通白旻的动机,直接吩咐亲随,“去城外买一株红薯回来,种在花盆里养着看看。”

杜乔赶忙劝道:“少琰,不必如此,白大公子不是说了吗?红薯有毒!”

柳琬不以为然,“我又不吃它!”

这都挡不住柳琬的求知心,杜乔只能琢磨一些歪门邪道的法子。

以往只想着如何把红薯养得又肥又大,现在却得思考怎么把它养死。

实在是罪过,罪过!

古阳华乘坐肩舆回到县衙,作为全程经办人,他同样察觉到其中隐隐的违和之处。

白旻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好似一朵遭受无妄之灾,被家事烦扰的小白花。

在刺史府的激动情绪褪去之后,古阳华冷静下来,发现这件事里所有人的动机都十分可疑。

酒肆图钱,可每家每户不过一二百文。哪怕种植范围扩大,光是闹市中的那间铺面就值不少钱帛,按理说不可能赔偿不起。

古阳华将带回来的地瓜藤扔给亲随,交代道:“给我种在大堂外面。”

他要让那些趋炎附势的衙差书吏日日进出都看见,这就是他们助纣为虐的后果。

到最后,没有任何人为这场民间财产纠纷买单。

酒肆上下的人都跑了,白家白白被人借了名声,远在千里外的荥阳郑氏尚不知情……无非是百姓房前屋后多了几陇绿叶。

事后,白旻特意遣人送来锦缎安抚的古阳华,感谢他理清案件,还白家以清白。

甚至在追查嫌疑人这件事上,白旻表现得比官府还积极,时时敦促进度,出人出力毫不含糊。

真真是一个诚恳君子。

古阳华收到锦缎时,心中却在嘀咕,这件事若传出去,该不会有人再打着白家的旗号,兴办绸缎铺子吧!

杜乔此来并州最大的任务完成,心中大石落下,一阵轻松。

忙碌一天后,就这么牵着他的驴,从刺史府返回李宅。

经过冯睿达的外宅时,看见里头出来一个灰衣男人。

杜乔只瞧见他的背影,看衣着打扮,并不像伺候的仆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