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沈安倒是理解。
第一次和这位常组长接触,根据对方的要求他就判断出,特别行动的目标是马家父子。
这种事情,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否则一旦走漏风声,马元青怕是掘地三尺,也会把特务处的人一个不剩的挖出来。
只是这位常组长,性子也太孤傲了。
他腹诽一句,递出一块钱接了纸币。
也不等代号常组长的方长找零,就离开了杂货铺。
既然自己的建议没用,那特别行动组接下来怎么行动,他就不操心了。
不过不管对方这次行动能不能得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金州必定风声鹤唳。
他要做好蛰伏的准备……
前线战事,对马家军而言很不利。
一个月的时间,尽管连带预备役性质的地方民团,前后一共投入了二十多个团近三万兵力。
但曲昌吕岷一线还是相继失守,整个战线足足向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
部队的伤亡很大不说,内部关于加大兵力投入,还川军以颜色,从而提振士气的叫嚣声也是此起彼伏。
只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儿。
没有人比马元青更清楚,现在的西北有多危险。
川军只是其一。
拼尽全力打败川军,是可以大涨马家军的威风不假。
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真走到这一步,势必导致西北空虚。
而依旧在坐山观虎斗的金陵国府,是不可能错过这样天赐良机的。
所以这场战事于他而言,只有拖下去,把时间线拉长才是最有利的。
等到东瀛人把剩下的武器运到,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足以把已经开始扩员的民团,编练成正规军。
只有增加这三万新部队,他才有底气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才有能力在赶走川军之后,应对新一轮的挑战。
甚至让金陵投鼠忌器,不敢妄动刀兵。
否则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但对于这些内部呼声,给予一些积极回应也是必须要做的。
否则将领们心有怨气不说,前线持续的不利态势,确实会影响到整个马家军的军心士气。
所以就有了马继祖这个少帅,去前线督战的安排。
此行,宝贝儿子除了携带了一笔赏银之外,马元青也面授机宜。
一些不紧要的地方,该放弃就放弃。
集中兵力打一两场漂亮的胜仗,用来鼓舞士气。
也能给他增加将来继承家业的资本。
而只要做到这一步,方方面面有了交待,就可以放弃陇南山区了。
杨子惠能想到扬长避短,预设在山区尽可能的歼灭马家军的有生力量。
马元青也不蠢。
山区作战本就不是马家军的长处,尤其是之前一直镇守陇南,相对熟悉山区作战的八十五军,又在前期损失不小。
此消彼长之下,他就没想过要在陇南击退来势汹汹的川军。
现在之所以咬牙硬扛着,实在是因为之前马少青这个废物,输的太惨。
要是不争回几分颜面,这队伍还怎么带?
这个情况多严重,从现在内部的叫嚣声,就能窥见一二。
所以只有先打胜仗,打出一定的威风,才能抬脚后撤,把川军放出陇南。
平原丘陵地带,那才是马家军的优势战场。
亲爹的这个安排,马继祖很赞同。
所以这次赶往前线督战,他也是兴冲冲准备建立一番功业。
清晨出发,一路快马急行,傍晚的时候就赶到了陇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