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西征起(1 / 2)

在冰雪世界中大规模行军绝不是好主意,除非后勤粮秣十分充足。

从诺夫哥罗德前往涅瓦河入海口的都城新罗斯堡,风和日丽时坐着船舶漂流,最快也得漂上五天。冰封的河流与湖泊给了雪橇队狂奔的捷径,步兵坐着大量驯鹿雪橇,骑兵爱惜马力,一样坐在雪橇上,再载运大量物资尤其是大量的粮食启动奔袭。

在这个时代,最有效率的后勤运输方式是水运,其次是骡马,最次是人力。

人力的肩扛扁担式后勤输送,随着后勤线的拉长,物资的中途耗损也是呈指数级增加,素有着一千公里的后勤线路,消耗二十份粮食才能将一份粮食输送前线的事实。

骡马拉车式输送大大减少中途耗损,但对可靠道路的要求较为苛刻。

最终,廉价的输送方式便是水运了,而它更加受河流湖泊与运河的制约。

所以虽然诺夫哥罗德距离新罗斯堡的直线距离才一百余公里,留里克的这支军队不得不绕一个大弯抵达阶段性目的地。

至少冰封的世界提供了通途,留里克的“骡马大军”在冰封河道愣是以船舶顺流漂行的速度前进。

在可见的未来,军队仍要以这样的行军方式,直至抵达瑞典。

一个大问题摆在留里克面前——气候正在转暖。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最终融化也不是三五天的事。

终于,军队进入冰封涅瓦河,寒冰之旅到现在对大家不算什么严峻挑战,战士们期盼着抵达新罗斯堡好生休整一番。

看呐!前方平坦的被冰雪覆盖的农田处出现了突兀的城垣,一座高塔鹤立鸡群!

再看看!大量船舶如雕塑般立于冰面,那是被冰层包围的舰队,那些桅杆密如森林!

都城的人民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备战,而今日子已经是三月初,他们整整备战半年。军工在内的所有有关战争的勤务给人民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由战争带来的暂时繁荣又如给大家打了鸡血。

战争特许的繁荣是一把双刃剑,此事没有谁比身为国王的留里克最为清楚。他已经调动人力产出大量战备物资,所谓有了一把好剑就必须杀敌,任何的迟滞对于国家都是致命的。

民众不仅仅迎回了他们的大王,也迎来了一支剽悍军队。

庞大的雪橇队直接停在涅瓦河的冰面上,坐了一路的战士们纷纷下来舒坦筋骨。

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来都城的次数很少,还因为都城的发展日新月异,今日再见犹如见得一座全新的城市。他们曾骄傲一位诺夫哥罗德是一座大城市,而今看来,新罗斯堡对城市做出了全新定义。

留里克仗剑四顾,安排亲信规整左顾右看的部下。

此刻,城墙上站满了,大量民众走出家门就在冰封河畔瞻仰王师荣光。那些凿冰钓鱼的人们也都暂停活计,撂下鱼竿纷纷跑来围观盛况。

众多围观者中便有总督科努松父子。

父亲苍老的大手压在儿子的肩头:“国王来了,这一次,你要带着军队参与远征。”

不出意外小科努松将继承自己父亲的职位,被国王任命为下一任的都城的总督。这是极为光荣的职位,固然不能作为封地贵族,但家族有望时代负责都城防务,作为国王近臣获得巨大荣耀。所以,小科努松必须获得战功。

“国王的军队正在集结,我现在应当集结第二旗队迎接大王。”他建议道。

“去做吧!尽可能把第二旗队的兄弟集结。”

老家伙们不是老得提不起剑就是作古,第二旗队摇身一变成为一支青年部队。少数尚能战斗的老战士构成旗队枝干,少量的住在都城的老罗斯新晋青年作为嫩枝,大量来自其他维京部落的青年构成树叶。这样的第二旗队缺乏战绩,大部分新兵宝剑尚未见血,但他们充满青春活力,渴望用战功为自己获得荣誉。

小科努松在和国王留里克赶时间,当他在丰收广场做出紧急集合勉强将第二旗队整顿好,便马不停蹄奔向城外,与即将进城的军队主力合并。

国王的军队衣着统一、装备统一,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在涅瓦大街上行军,接受着民众的含糊。刚刚集结的第二旗队也加入其中共襄盛举。

留里克意气风发抵达了自己忠诚的国都,到现在,真正的远征才算刚刚开始。

国王带着东方的主力军抵达,众多军官齐聚一堂大吃烤肉痛饮烈酒。

所有的“船”长即相当于排级指挥官的军官尽在受邀名单中,数十人陪着大王和太上国王喝酒,并听取着大王的宣讲。

“如果只是讨伐约塔兰人,只是破坏几个村庄,我犯不着集结数千人的大军。今年,本王将横扫整个约塔兰!那些愿意臣服我们的,将作为我们的同胞!胆敢抗争的,将被我军完全消灭!奥丁赐予我祝福,给予我使命。本王的使命就是征服,那些说诺斯语的村庄部落,都将归为罗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伟大的罗斯!你们都将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荣光,以后会得到更多……”

留里克说了很多,他绝口不提战争会带来杀戮,强调这是光荣之战,更是顺应诸神旨意的征战。

一听到征战获得诸神许诺的荣光,战士们便精神亢奋。他们不想拘泥于平凡的生活,羡慕那些传说故事中的英雄,渴望自己也活成传说。

这一次,留里克许可全军开怀畅饮一次,以洗刷漫长旅途的劳顿,亦是为紧接而来更艰巨的旅途做准备。

全军放假三天,士兵们可以拿着自己的钱财就地购买一些需要的物资。毕竟是战争,市场上的工艺品卖的极好,那是大量的幸运小精灵木雕,乃至托尔、弗雷这类神祇的小雕塑。它们作为护身护被士兵们广泛戴在脖子上,心里落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