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明乘胜追击,一路打到了安息帝国的腹地,与三十万安息军主力对峙。
“陛下,前方就是安息军主力,严阵以待。”
探马快马加鞭赶来,单膝跪地禀报。
“看他们这次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元子明冷冷一笑,眼中满是不屑与自信。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安息军主力内部也产生了分歧。
“我们不能投降,一定要拼死抵抗!身为安息勇士,怎能向敌人低头!”
一名年轻将领满脸涨红,情绪激动地大声说道。
“可是,魏军太过强大,我们若一味抵抗,恐怕只会全军覆没啊。”
一位老将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摇头。
“投降?绝无可能!我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做投降的懦夫!”
年轻将领双手握拳,坚决反对。
“但这样下去,我们如何对得起安息的百姓,如何守护我们的家园?”
老将痛心疾首,声音都有些哽咽。
这时,安息统帅却放下虎符,目光如炬道,
“汉人狡诈!不妨,我们也学他们一回!”
第二天,传来安息三十万大军,要向魏军集体投诚的消息。
“陛下,此事恐怕有诈,不得不防啊。”
王猛走上前,一脸担忧地提醒道。
“朕也有所怀疑,不过先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诚意。”
元子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毕竟三十万安息精锐,若是真要打起来,不知道要死多少将士。
若是有一线生机能避免兵戈,他不介意尝试一次。
他派出使者,与安息军主力进行谈判,商讨投降的具体事宜。
“你们必须放下武器,听从我军指挥,不得有任何反抗。”
魏军使者神色严肃,目光如炬,直视着安息军代表。
“好,我们答应。只希望贵军能善待我安息百姓。”
安息军代表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同意。
双方约定,在指定的地点,由魏军接收安息军的投降。
当魏军浩浩荡荡地前往接收地点时,所有人都保持着警惕。
“弟兄们,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敌人有诈。”
张大在队伍中来回巡视,不断叮嘱着士兵。
然而,安息军却在魏军接收时,突然从大后方发动了袭击。
无数弓箭从四面八方射出,直接将张大的三万大军给包饺子了。
无数滚木、巨石落下,魏军因为地形狭窄,完全发挥不出骑兵的威力,反而相当被动。
“杀!消灭这些魏军!”
安息军隐藏在暗处的伏兵纷纷涌出,如潮水般冲向魏军。
半日之内。
鲜血染红了山谷。
张大拼着老命突围成功,三万魏军却几乎死伤殆尽!
“该死的安息人,欺天了!!!”
元子明得知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一拳重重地砸在桌案上。
龙象怒现,恐怖的龙吟响彻整个中军大帐,将帐外的战马惊得倒地抽搐吐白沫。
“臣等死罪啊!”
群臣吓得也是口鼻喷血,架不住五脏六腑的翻江倒海。
皇帝再这么吼下去,光是震也能震死他们了。
这时,一名魏军上前压声道: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新研发的大口径巨炮已经运送到军营了,一共有三十门,每一门威力是先前红衣大炮的十倍。”
“哦?来得正好!”
元子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仿佛复仇的火焰在燃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把大口径巨炮迅速运往战场,我要让安息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元子明果断下令,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陛下!臣这就去办!”群臣领命而去,脚步匆匆。
很快,数十门大口径巨炮被推到了阵前。
“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让安息人尝尝它的威力!”
元子明看着巨炮,冷冷地说道,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笑意。
红衣大炮的改良版鼓山大炮,每一门都有上万斤重,光是运送炮弹就需要上万人的队伍。
“将安息军的阵地,夷为平地!朕要这里,百年之内,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元子明亲自指挥,下令对安息军主力阵地进行炮击。
“瞄准,开炮!”随着一声令下,第一发炮弹呼啸着飞向安息军阵地。
“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安息军阵地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犹如十级地震般,摧枯拉朽!
三十万安息军当场乱成一团!
“这是什么武器?怎么如此厉害!”
安息军士兵惊恐地大喊,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
“继续开炮,不要停!给我往死里轰!”
元子明大声下令,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光。
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炮弹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
安息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打得措手不及,阵地上一片混乱。
“快逃啊!”
士兵们四处逃窜,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安息军的阵地已经被夷为平地。
“陛下,安息军阵地已被摧毁,敌军伤亡惨重!光是地上的尸体,至少都有几万具了!”
王猛前来禀报,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好,全军出击,对安息军剩余的部队进行最后的围剿。一个都别放过!”
元子明下令,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杀!”魏军将士们再次高呼,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安息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厮杀。
“投降吧,你们已经没有机会了!”魏军士兵大喊,士气高昂。
此时的安息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根本无法抵挡魏军的进攻。
“我们投降,不要杀我们!”
安息军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脸上满是绝望与恐惧。
经过一番激战,安息军主力被彻底击败。
元子明乘胜追击,一路横扫安息帝国的各个城池。
“下一座城池,给我拿下!一个叛贼都不许放过!”
元子明不断下达着命令,语气冰冷。
但就在魏军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