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这种船要多少钱(2 / 2)

荒野淘金客 康一沐 3494 字 6天前

中年人一听也是一愣,但是随即就明白了里面的缘由,摆摆手笑道:

“如果是正常渠道肯定过不去,但是换个渠道或者是方法,还是没问题的,只是知道的人少,而且通常是大公司才会这么干。丑国确实有规定不允许我们的一些产品进入他们国家,但是就像ETT前年在我们这订购的一批装备,就是先走到其它国家进行组装,然后贴其它国家制造的牌子再进入丑国。”

“ETT?他们也在你们这买装备?”

听到中年人口中爆出的这种贴牌转产地的做法并不奇怪,这些年因为丑国的政策变化,很多企业确实现在也这么干。

但听到ETT雷洪汕愣了,其它公司他可能不熟,但ETT他多少还有些了解,毕竟自己在苏萨保留地的合作企业中就有ETT。

“当然!不仅是他们,还有其它几家矿业公司也这么干,资本的尿性就是为了多赚钱,能用一百万的成本解决的事他们绝对不会考虑多花二十万!我们现在很多装备早都不是当年那种低技术含量且便宜易损坏的时代了。现在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就已经和国外老牌企业打的不分上下,甚至是有所超越了。十五年前丑国汽车厂的车架生产都是用我们生产的生产线,国外的生产线效率不仅比我们的低20%,能耗也比我们要高15%……”

中年人一下子把雷洪汕误认为还是带着当年老眼光的那种人,解释的时候顺带附加了一些案例。

“卧槽,这么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雷洪汕的知识盲区了,他还真不清楚这里面的东西,便随口多问了几句。

中年人见雷洪汕这么好学,反正也没事,就拉过椅子坐了下来。

“以前咱们的产品确实不咋样,这涉及到多个方面。一个是材料,另外一个是设计落后和应用经验不足……”

“材料就不用说了,人家H1200的合金钢做钻头能用100个小时,而咱们造不出只能用H800的合金钢,下到地下开工没两天,连基座牙槽都要磨干净。”

“但现在国内的材料基础研发和生产也在一步步的追赶上来,别人有的我们现在也基本上都有,部分我们甚至还能反超对方,这块短板就逐渐的在补上。”

“而设计落后和应用经验不足这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很多问题都是只有产品进入到不同环境的应用中才能知道哪里设计有缺陷。”

“就像之前我们公司的水下疏浚船,在其它地方用的好好的,但拉到博海(谐音)就效率就下降一半!我们工程师和潜水员下到海底才发现,因为那里的海底含沙量太大黏性不足,我们其它地方用的好好的铰刀间距宽度太大导致效率降低,铰刀吃上来的泥沙还没等送入到后面的流通管里就已经跌落下去,这效率肯定没法提高。”

“后来随着我们各种地方的应用经验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短板也就迅速的补上,你看现在南边海上造岛的那几艘船,不都是我们国产,而且是世界上效率最高最大的疏浚船,里面的部分设计就是源自我们公司长期累积下来的技术。”

“原来如此……”

雷洪汕听到中年人这番说明这才了解里面的一些故事,不过他立刻抓到对方刚才举例中的一些敏感词。

“对了,刚才我听您说水下疏浚船……贵公司也做这种特殊船只?”

“做啊,但这些船都是定制化产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毕竟这种船不像海上钻井平台,属于比较通用且需求较大。”

中年人点点头表示自家企业也做这方面的业务。

听到这雷洪汕心中一动,试探性的开口问道:

“那海底淘金船……你们做吗?”

“海底淘金船?”

中年人愣了一下,在记忆中不断的搜寻着相关的记忆和资料。

“就是那种,把海底表面的泥土和碎石抽取上来,然后进行分离淘洗其中黄金的船,就像这种。”

雷洪汕将自己去年在臭鲸湾拍到的那些淘金船照片从手机中调取出来。

毕竟是内行人,一看到照片中年人就通过船体的布局,以及工作方式明白了船只的主要需求。

“你是说这种啊……如果单纯是淘金船的话还真没做过这种订单,船太小,这艘最大的也不过就是几十米长,看样子作业深度也不大,而且单纯是淘金的话应用面也窄了点,使用成本会很高啊,如果换成是具有海底地表捞取锰结核这些海底表层矿的深海挖掘船可能会更好一点。”

“锰结核?”

这回轮到雷洪汕愣了一下,但是随即就想起来,因为海底的特殊环境,一些矿物会在海底高压下形成一个个团状物体,其中锰结核是其中的代表。

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广泛分布于2000—6000米的海底表层,锰结核除了自身的铁锰之外,还含有其它三十多种金属元素,比较具有开采价值。

但这玩意虽然好,可由于它位于深海之下,开采和运送到海面就是一个最大的技术难关,因此很多人都垂涎这些矿产,但距离真正将它们规模化开采打捞还具有一段漫长的距离。

“那个……都忘记了,小兄弟贵姓啊?鄙人姓李,是我们公司的销售经理,这是我的名片……”

“啊!不好意思啊,我也忘记这事了,免贵姓雷,抱歉啊,我手上只有丑国用的名片。”

两人原本都没把这次的交谈当回事,就当时落脚休息时的闲聊了。但经过这么一阵后,这才发现双方似乎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这才正儿八经的交换上了信息。

而名片这东西雷洪汕虽然很少用,但他还真有,而且是全鸟语版的;因为在丑国,这东西依旧是商业往来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重新认识双方身份后,双方接下来的交谈就有意思了。

李经理在得知这些淘金船的大小、用途之后并没有因为这种小船生意太小而嫌弃雷洪汕,反而是通过雷洪汕手机中的照片更好奇起来,毕竟他从雷洪汕照片中那一排排的淘金船嗅到了商机。

这些船大部分都是改装船,甚至还有直接把船头用挖掘机改装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改装船,那就肯定有相应的市场,他很有兴趣了解一下。

雷洪汕便向其讲述了这些淘金船的改装用途,作业范围以及深度,还有工况以及效率这些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很重要的,为啥这些船都是改装而很少专门定制,其中最大的一个BUG就是海上作业的范围、以及深度这两个硬性条件限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在10米到40米这个区间对潜水员的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太多时间减压,而这个深度对泵机的功率也比较友好,市面上的成熟货架产品很多。

这样一来,只要是超过十米以上的船只,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装凑个数。

超过四十米深度对于潜水员的要求就急剧增高,同时对减压需求也增大。

同时不仅对海底泥沙的泵机功率也在极速增加的同时,对船上给潜水员供氧、供热的加压泵机功率也同时增大。

可以说,40米深度这样有较多的货架成品可供选择,但是超过60米的深度……

那货架上可供挑选的成品就立刻被淘汰一大半以上。

而再往下继续加深……

超过80米的泵机基本上几根指头就已经数出来了。

而且价格不是往上翻这么一两倍的增加,后面加一个零翻了十倍都算是便宜的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缺乏定制品呢。”

了解完这部分内幕,李经理这才明白为何这么多人选择改装船而不是采购专门的定制船。

毕竟改装船虽然改装费贵点,可胜在灵活多变,实在不行设备拆掉二手卖掉还能回不少血,船只清洗干净还可以做渔船继续干老本行。

双方这么一对账,虽然对账的结果都有些令人失望,雷洪汕没有找到合适的船,李经理也通过了解明白这块业务不好渗入。

不过生意就是这样,能认识个朋友多了解一些信息,总比傻不拉几的一脚踩下这个坑要好。

所以双方并没有因为这事而感到遗憾。

更何况,雷洪汕也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呢。

只见他翻开后面的相册,翻出了老道根的那艘‘飞翔者’号采金船。

“这船是采金船?它不是深海作业船吗?”

作为内行人,李经理一眼就认出了飞翔者号的不同之处,飞翔者号后面那巨大可垂放的龙门吊就暴露了它专业船的特点。

谁家的民用船会在后面架一个又粗又壮的龙门吊啊!

只有需要拖动大拖缆、需要海上吊装沉重物体的专业船只,才会有这种东西!

“它以前是,现在被私人矿业公司给买下来了,既作为海底淘金之用,也会接一些例如放海底电缆,维修和建设海底石油平台的工作。”

雷洪汕简单的说了一下这船的来历。

而李经理翻到后面的照片越来越吃惊,这船虽然已经没啥技术保密性,属于没啥秘密的解禁船了,但能有这种船的船主生意肯定不会小,这可是几千吨的大船,不是几十吨的改装船……

几千吨的船光是码头停泊费、日常保养费、上面船员的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雷洪汕能登上去近距离拍照,就说明他和船主的关系不一般,那眼前这个小伙子的生意……

李经理有些看不懂眼前的这位小伙子了。

“李经理,不怕你笑话,这种大船我现在是买不起的,不过我想问一下,如果要一艘带有海底翻泥,并且具有运送海底矿料,作业范围100—500米左右深度的船只,造价要多少?”

(来晚了,今天初一事多,给各位看官老爷们拜个年,祝各位大佬们蛇年吉祥如意,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