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何罗(7)(1 / 2)

至于安安的哥哥为什么离家...

便是他觉得,读书太耗时间了,也太耗钱了...

耗到不知明日几何...

家里不是多殷实,双亲二人起早贪黑,靠着种田维持生计,

读书用的束修,书本纸笔,考费打点,

还有每逢年节,都要往先生家里送上一些“心意”...

原先这也不打紧,左右家里咬咬牙,还是能供得起的,

可后来,先是村子里的一个书生考中了乡试,

却被一个镇子上一个富户给顶替了,

不管愿意与否,只给了一贯银钱打发,便再不理会...

任那书生告至官府,状纸无数,皆无济于事...

富户么,最不缺银钱打点了,

不然又如何准确到找到这个有些才气,得中乡试,且无权无势,投告无门的书生呢?

甚至直接顶替了名字继续进学,

自此之后,书生便再无前景可言...

十年寒窗苦读,最后...不过就值一贯钱罢了...

平头百姓的正义,从来都不是自己想伸张,便能伸张的....

若这只是安安哥哥辍学的前引,

那后来,那个被私塾先生活生生逼得自尽的学生...便是后来的决心了...

那个学生家里...实在贫苦,

都在一个村子上,任谁不知道,

这个孩子早年便没了爹娘,只和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也不能做什么体力活,便靠着帮人缝补衣裳赚些零碎银钱养活家里,

祖孙二人不饿肚子便已是万幸,

又如何能腾出多余的银钱再去给私塾先生买节礼呢?

便是没了这份节礼,这个孩子在私塾里便没那么受待见,

动辄便给撵出门去,站在门口透着门缝听先生讲学...

孩子懂事,咬着牙忍下了,不曾和奶奶说起,

谁知奶奶去给别人家送缝好的衣服,正好路过私塾,便想来看看孙子,

恰好就看到了先生提着孙子的耳朵辱骂的场景...

后来,奶奶当了自己唯一的傍身之物,也是祖上传下来,想要给孩子日后娶媳妇用的银镯子,颤颤巍巍的想去买件体面的礼物送给先生,想让其以后对孙子好些,

却被镇子上一群不学无术的混混盯上,欺其年迈,哄抢了奶奶所有的银钱,

又因为奶奶死死抓住其中一个混混的衣角不放,被狠狠踹了一脚,

自此,倒地不起...

孩子赶到的时候,奶奶的嘴唇都已经发紫,

最后左右邻居借了一圈的钱,方才给请了大夫,开了药回家养着,

只大夫说,奶奶年岁大了,加上那一脚实在不轻,

就算是救回来,也留不了多久...

孩子去私塾和先生告假,得到的却是一顿轻蔑的冷嘲热讽,

无非没钱上什么学,

倒不如去街上要饭去...

待先生数落痛快了,方才将孩子放回去,

可等孩子到家,奶奶却已经离世了...

身上尚且还有余温,可到底是没等到最后一面...

兴许在奶奶的苦苦坚持里,也不曾想到最后一刻,孙子还是逃不过被轻视的命运吧...

孙子将奶奶安葬的第二日清晨,

便被发现,一个麻绳吊死在了私塾门口。

而安安的哥哥,因为上学去的早,是第一个发现的人...

安安不知道哥哥那天看到的是什么光景,

只后来,怎么都不愿意去读书了....

安安的爹娘已经左右不了儿子的决定,只好顺从了,答应儿子去镇子上的医馆里做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