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主任的成绩,评定一个学部委员也不逞多让”,技术员B有点抱不平。
“我同意你的观点”,技术员C赞同道。
。。。。。。
许领导双手向下按,“第二件喜事连我都有点羡慕,是一副题词”。
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恭敬地展开一个横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看着那熟悉的草书,李元脑子里顿时一阵轰鸣。
其他人看清题名后,安静少许,然后就是高亢的欢呼声。
大家拼命向前挤,想看的更仔细一些。
李元颤抖着手,把横幅接过。
他真想把此横幅占为己有,但是他怕挨打。
“刘杨,准备一块大玻璃,我要做一个大相框,把这副珍贵的墨宝保护起来。
就挂在这面墙的中央,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
中午前,这幅160*38mm的横幅便出现在靠北的玻璃墙围上。
每一个人都在横幅前面驻足看了很久。
这种行为,李元没有制止,因为他也是其中一员。
计算机成功研制,李元给大家放了三天假,连上周日,足有4天。
这4天,除了到街道王主任家里坐坐,剩下的时间,便是带着老婆孩子,在京都四处转转。
算是弥补这个阶段奔波、加班不顾家的歉疚。
随后的日子,李元没有再像过去那么忙碌,基本上朝九晚五。
飞控系统的样机已经开始实物测试,这次是由黄燕带队,郝伟是主力,他将根据试飞员的要求和测试参数修改控制代码。
龚师兄正带领着团队研究喷墨打印机。
李元制定了新的技术规划,所有人继续在自己的技术方向上进行深研。
适当的放松可以,但是不能丢掉心气和目标。
他要打造一个最为牛13的实验室,保证技术永远遥遥领先。
1965年11月初。
飞控系统地面调试完成,今天是正式试飞的日子。
好在天空作美,京都是个艳阳天。
一架全新的歼-6出现在基地的跑道上。
李元站在云梯上,探头看着飞机驾驶舱里的仪表。
此时的驾驶舱少了很多机械仪表,多了不少数码管。
指示灯全都换成了LED灯,无论是体积,还是寿命,都远远高于以往的灯泡或电子管。
为了让试飞员适应这套全新的驾驶舱,实验室联合飞机厂共同开发了一套模拟驾驶舱。
试飞员在地面已经模拟三个多月,对所有操作和指示信息全都烂熟于胸。
此时,试飞员不断测试尾翼控制,发动机怠速状态等等内容。
半个小时后,试飞员道:“李工,一切正常,您就放心吧!”
“注意安全!”,李元嘱咐后,爬下云梯。
所有人撤离跑道,地勤人员不断给出一切正常的手势。
飞机慢慢滑入跑道,随着一阵爆裂的轰鸣声。
飞机急速向前,十几秒后,跳入空中,并快速爬升。
“地面,6501机一切正常”,一阵沙沙声后,传来了试飞员清晰的报告声。
“地面收到,请按照试飞流程展开”。
“6501机收到”。
然后,飞机便在空中展开各种试飞动作。
常规项目很快完成,下面是最为危险的特种项目: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空中停车再次启动、失速边界等等。
地面的所有人都紧张地握紧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