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83章 罪有应得(1 / 2)

奏疏如潮。

不仅朝臣上书,就连京城老士绅、退休官员、太学师生,甚至地方官员和士人都纷纷上奏,劝谏朝廷停止对士绅和寺庙的严苛迫害。

他们言辞犀利,并描绘出一个悲惨的画面,预言朝廷不就此罢手,大宋将会因此走向不归深渊。

赵煦看过,便将奏疏扔在一旁,置之不理。

明显是士人在捣鬼,想鼓动天下读书人掀起轩然大波,把朝廷推向风口浪尖,以此来迫使朝廷让步。

你们在想屁吃!

朕不会被你们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整顿寺庙引起的余波。

那些被查出问题多的寺庙,表示愿意接受惩罚,按人均五亩的数额留下僧田,自愿把多余的耕地归还朝廷。

吴居厚又陆续查出隐藏在暗处的耕地挂靠者。

尽管吴居厚用天子剑斩杀了几个富商,然而就有心存侥幸者铤而走险。

这些人大多是被贪婪驱使的士绅,他们固执地反对吴居厚提出的四个条件。

吴居厚岂能惯着他们,直接抓进牢。

这些人自恃有功名在身,傲慢地拒绝受审,结果赵煦一纸诏令,不仅被集体剥夺功名,还将他们的罪行在报纸上曝光。

这事顿时引起读书人的恐慌。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知天下,皇帝对士绅下狠手,以后读书人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这事得阻止。

不然循序发展,读书人的特权就弱了。

倘若哪天皇帝失去耐心与宽容,朝廷重臣都有可能遭到比这更严格的惩罚。

于是读书人四处奔走,呼吁朝廷收回成命,恢复那些被剥夺功名的士人的名誉。

这是关乎读书人未来命运的事,必须全力以赴。

赵煦无暇理睬这些杂音,他忙着处置鬼樊楼事宜。

首先处置人贩子。

大宋对拐卖人口判得极重。

用暴力绑架的拐卖者,主犯绞刑,从犯流放三千里。

通过欺骗、引诱等手段进行拐卖的,判刑时各减一等。

但若拐卖对象是十岁以下孩子,不分情节轻重,一律处以绞刑。

赵煦下旨,本次涉案的人贩子,统统罪加一等。

鬼尤其鬼樊楼内的人贩子,不论其是否直接参与,均被认定为主犯。

几乎参与了的人贩子,有八成是死刑。

刑部提出异议,赵煦马上怼过去。

“即便是死刑,也无法彻底洗清他们的罪孽。”

“他们给多少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即便是死一万次,也无法抚平那些受害家庭的伤痕。”

“刑部替这群人渣、败类、禽兽、畜生抱不平,良心可安?”

“人贩子都该死!”

刑部官员顿时哑言,刑部尚书立刻批复斩立决。

皇帝对拐卖人口零容忍,刑部却反对,无疑是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这官当腻了?

接下来处决罪重者。

韩泰等贼首不用说,他们的恶行早已决定了最终的结局,那就是凌迟。

至于那些同样犯重罪的部曲,都判斩立决,不留半点同情。

这些恶魔,活着亵渎空气,死了玷污土地,坐牢还得朝廷负担粮食。

死,罪有应得,也是最合适的结局。

对于那些罪行稍轻者,全部流放到熙河路,在官兵的羁押下种棉花。

用终生苦役来赎清他们的罪孽。

从鬼樊楼内救出的无辜百姓,朝廷全部给予他们钱粮补偿,并护送他们安全返回原籍,责令族人不得歧视。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赵煦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崇高,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与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