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吾有一笔是宝物,能画龙来能画虎(2 / 2)

至怪秘传 虚臻 1835 字 1个月前

少刻一燕国士兵弃剑投诚道:“今主无道,擒杀燕王。”真乃一呼百应,众将士临阵倒戈,覆巢之下无完卵,燕王连带群臣都为将士擒获,献与齐王。齐王大喜,命杀之,燕王死,群臣灭,又兑现前言,尽皆赏金赐田,不在话下。自此,燕国灭而归齐。真应了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者明,为臣者廉,若能以民为本,何如燕王者也。燕国之患,师徒目睹一切,然于齐国治下,燕民可安。

齐国

这番变故,历经数月之久,过后司马仁方叹:“所谓国之将亡,必有七患;然七患之中,第七者为甚,故而应以民为本,仁民用贤,本立而道生也。”子义不解道:“老师之言,弟子不甚了了。”司马仁拂髯叹道:“若然燕王通晓为君之道,兴邦爱民,也不至落得如此下场。”子义也道:“虽说燕国已灭,然于齐国治下,万民也能各安其命,却不失为因祸得福。”司马仁缓缓点头道:“我二人也该去会一会这位齐王了。”便往邺都而去,不日便到。

齐王早闻居士之名,玄阳之妙,故此师徒二人但入邺都,便被请入相见。师徒礼毕,齐王道:“寡人尝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司马仁持礼道:“齐王见笑,在下不过村野之夫,不足挂齿。”齐王道:“先生不必过谦,此中玄然之事,寡人早有耳闻,却不知汝怀中之笔,可借寡人一观?”司马仁道:“自然可也,只是此笔堪玄,起心动念处便可成真,王若看断然谨慎。”遂献上,齐王持在手中,仔细看来,知是宝物。就问:“果能一画而真?”司马仁道:“然。”齐王大喜,起手处欲画还休,沉吟半晌也未下笔,而后物归原主道:“寡人不画也罢。”司马仁只一笑了之,似晓其意,却未道破。片刻后,对王言曰:“齐王乃一代雄主,当世明君,治下可安,就国力而言,列国之中所向披靡,统一中原自不在话下,只是在下有一事相求。”齐王道:“但说无妨。”司马仁就道:“某周游列国,魏、楚二国君主广兴仁道,可谓贤明,有朝一日贤王若要归一,还请善待其人,未知何如?”齐王负手凛立道:“寡人于二者之事也早有耳闻,先生既有此说,寡人自当善待。”司马仁大喜道:“齐王胸怀真如沧海也,某便代二人先行谢过。”师徒下榻宫中,司马仁同齐王彻夜相谈,甚为惬意。

二人于此齐国盘桓数日,临行之时,有一官吏来见,其名颜之推。司马仁一见其人,便叹:“颜家之训,可流芳百世。”颜之推不解其意,哪知千百年后,其着广为流传,果应此言。在这之后,司马仁携徒弟回转父母之邦,颐养天年。对徒弟言传身教,朝夕不废,时年已七十有九,年老体衰。一日,司马仁夜梦黄龙飞天,醒后知大限将至,即唤来徒儿道:“为师大限已到,不日就走。”子义闻言大哭,司马仁也甚伤感,就道:“我走之后,汝乘灵虎西行,入昆仑修道,自有一番造化。”子义好生悲伤。三日后,是夜,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至宅中,低吼一声,司马仁已然垂危,不能下榻,叫子义引虎入内。大虎走入屋中,近前下卧,司马仁轻抚其首道:“我走之后,你带吾徒上昆仑修行,百年之后,可随他入道,自有造化。”说罢,气若游丝,归了西天。子义大哭,连夜将尸掩埋,立一碑,上书玄阳居士之墓,骑虎西去。

一人一虎,径奔昆仑山,此虎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在这之后,齐国兴兵,一统中原,华夏之地,一时间兵戈四起杀声喊,狼烟混混上穹霄。虽天下大乱,但尤为可定,未几,齐国一统中原,齐王将楚王、魏王贬为庶民,而不杀其人,二人自此得以善终。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上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积德行善上云天。

大罗天上,金光闪闪,三十三天之上,一老仙手握拂尘,浅浅笑下,便道:“徒儿此去人间,画得甚来?”可见一童子持笔拜上道:

弟子执笔人间行,玄阳洞中遇幽冥。

幸为老丐耳边语,方晓一切是虚空。

效法夫子游列国,此中君王大不同。

中途收下一弟子,此子姓宋义作名。

行将就木身亦死,徒儿灵虎昆仑行。

若道神笔画何物,众生相中有恶灵。

完!

《神笔》——虚臻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