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正处于继续奋斗还是停下来享乐一下的纠结中。
尤其是在宰相张说的主持下刚刚结束了泰山封禅大典。
李隆基觉得自己已经是唐朝最出色的皇帝了,十分对得起祖宗。
这不,上天都给他送来了贺礼。
张悦还在明堂下喋喋不休,李隆基已经有点神游天外了。
北宋:
建隆二年。
这是陈桥驿兵变后黄袍加身的第二年。
局势已在赵匡胤的控制之内。
为了防止历史重演,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对禁军高级将领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措施。
对比往朝的历史,他对自己做出的这一决定十分满意。
可以说是兵不刃血,大家都有一个好结局。
就在他和赵普商量治国措施的时候,大殿里突现异样蓝光。
这一变故惊到了他。
北宋:
熙宁二年。
赵顼一脸苦恼,他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前和王安石交谈的时候两人都觉得他们制定的新法无懈可击,是缓解大宋危机的唯一方法,可行性很高。
谁知道新法刚出台就受到了朝野间一片指责和谩骂。
自从新法颁布后,朝堂上就没有一天安宁。
新旧两派互相攻讦,只差指着对方鼻子骂了。
这让他对于新法的实施产生了犹豫。
这不,今天早上上朝,还没说几句呢,又开始互相攻击起来了。
他们这种骂法还不是市井平民那种互相撕扯式的谩骂。
骂起来文绉绉的,无意间把你祖宗十八代都抬出来了,听起来更头疼了。
尤其是苏轼,今天还在朝廷上骂他,这令他十分没有面子。
苏轼这张嘴让赵顼无奈极了,他在考虑把苏轼送到其它地方去算了。
要不是突然出现的蓝光打断了他们,今天的早朝估计也就是这样就过去了。
感谢这束蓝光拯救了他。
现在大臣都去研究这个蓝光了。
元朝:
元朝刚灭了南宋,入住中原才一年多。
天降蓝光。
忽必烈......
局势不稳,各地不断起义造反,忽必烈忙着解决镇压起义和进攻日本的事。
没时间也没精力管什么光墙。
明朝:
洪武元年。
大明初定,割让了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终于收回来了。
朱元璋正在和大臣庆祝胜利,顺便商讨对残元的追击。
殿上突现异光。
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
朱元璋心里有点担忧,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数。
皇太子朱标安慰父亲:“爹,儿子已经安排人去调查了,并未听到哪个地方有大动乱发生,可安心。”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宝贝儿子这么说,心里十分宽慰,还是太子最贴心了。
明朝:
建文四年。
朱棣刚登上帝位就看到天现异光。
他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是老天不满意我抢侄子皇位的警示?”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不出击就只有等死。
这个异象只能再观察观察了。
清朝:
早期的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就比较淡定,都在想自己治理下的大清正蒸蒸日上。
这个异象估计是祥瑞之兆。
后期的皇帝想法就比较复杂了。
除了这些时期,其它朝代的不同时期都出现了直播屏,大家争相讨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