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生物的研究方法(2 / 2)

东晋,郭璞:应该不是异养,它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

何老师:“蓝细菌虽然叫细菌,但它不像一般的细菌,它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东晋,郭璞:哈哈,答对了,自养就是自给自足的意思吧?我好像有点理解光合作用的意思了。

何老师:“蓝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吗?”

南宋,宋慈:明显不是了,它好像不用分解物质,我见过的藻类好像也没有会分解废弃物的。

何老师:“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它的生活方式可以称为自生。”

明朝,李时珍:腐生、自生,这些词经过这样的简单解释后其实还是可以理解一二的。

何老师:“单个的蓝细菌你们可能会觉得陌生,但蓝细菌的群体应该是有人见过的。比如说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比如图片里这样。”

明朝,李时珍:这东西我好像有见过,之前一个池塘里有鱼还有虾,后来这些藻类太多了,鱼都减少了。这就是说影响水生动物的意思了吧?应该是这些藻类夺取了鱼虾所需要的物质。

何老师:“再比如说发菜,也属于蓝细菌的群体,发菜呈黑蓝色,状如发丝,在我国多产于西北草地和荒漠。因发菜和‘发财’谐音,有人争相食之,过度采挖破坏了生态。我国已经将发菜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生物了。”

战国时期,荀子:过度采挖必然造成物种消亡,之前的大熊猫也是。还是要有限度的,也不知道我们现在有的某些生物在后世还存不存在了?

秦朝,秦始皇:国家一级保护生物?这是快绝种了吗?

唐朝,李世民:哈哈,这个“发财”同音有点好笑嘛,真的有人因为这个原因会抢这个东西吃吗?应该是因为西北地区缺少食物吧。

有发菜的地区的人:这些常见的东西都被保护起来了,就是不能吃的意思吗?后世的某些行为是有点理解不了的。

接下来何老师向大家讲述了支原体的细胞结构。

这里,有人又学到了人类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物。

众人:人的体内到底存在了多少种生物啊?

讲完这些细胞结构,何老师列表比较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异同点。

唐朝,孙思邈:这种比较方式还是挺直观的,可以一眼看出两者的差异,以后可以学习一下。

明朝,李时珍:举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我有点理解后世研究生物的手段和方法了,需要依靠海量的例证,而这些例证需要大量的实验。

在习题巩固的时间中,今天的课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