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诛晁错,清君侧(1 / 2)

讲完汉初的制度优势,胡老师开始说起了弊端。

胡老师:“西汉在最初的时候实行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制度,中央和秦朝一样,实行的是三公制,地方实行分封制,把地封给当初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有功之臣,这些被称为异姓诸侯王。”

秦朝,秦始皇:这政策怎么还往回走了?我大秦把分封取消了,后面又开始了。地方分封的话这控制权可就不在你手上了,容易拥兵自重。

西汉,刘邦:其实我也不想啊,可是人家跟着我打江山,功劳那么大,我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要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我也不愿意封这个异姓诸侯王。而且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他们没了,秦朝实行郡县制,最后也没了。我又想不出更合适的制度,只能暂时先中和一下这两种方案了。

西汉,刘彻:高祖放心,这个问题到我这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胡老师:“郡国并行的制度虽然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让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对中央集权造成了很大威胁。”

西汉,刘邦:哎,治理国家真的好难!我经常做梦梦到我那些异姓兄弟打上门来,一点都不能让人安心,我也担心他们慢慢地可能会有野心啊。

西汉,韩信:我们这些陪你打江山的人功劳可以说很大了,多要一点也是没什么的吧?他刘邦其实做的都没别人多,最后却是他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有时候真的挺不忿的。

胡老师:“刘邦晚年的时候对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产生了猜忌,相继剪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不过之后他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并没有彻底解决分封的问题。之后地方上豪强的势力日益变大,出现了土地兼并问题。西汉初期的政治其实不太稳定,出现过很多次诸侯王叛乱的情况。

秦朝,秦始皇: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搞什么分封了,同姓的人就能放心吗?想太多了。

西汉。

刘邦:哎呦,怎么把我想做的全部说出来了,这样我就弄不了了。

韩信、彭越、英布等:好你个刘邦,最后还是违背了当初的盟约。用后世人的话来说,你就是个老六。

萧何:哎,还是因为这些诸侯拥兵自重了,权力大了,人确实容易膨胀。

北宋,王安石:土地兼并的问题到我大宋也还没能完全解决呢,这是一个老大难题了,我推行新法也是想缓解这个问题。以前的朝代是找不到借鉴方法了,想听听后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胡老师:“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顽疾,历朝历代一直在寻找办法解决,不过还是无法根除。我们国家成立后,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实行土地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算是彻底切断了土地兼并的源头,但这种方式的土地产出效率不高。后来又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但这种也有弊端,引发了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的不满。再后来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缓解了一点。”

这个知识点出来,很多人猛记笔记,虽然听起来后世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还是可以从中找找关键点的。

胡老师:“汉景帝刘启当太子的时候,因为误杀刘濞太子,被刘濞怀恨在心,这为后面的七国之乱留下了一个隐患。刘启登基后,一个青年臣子晁错向刘启建议,实行削藩,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几次上书后,刘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