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算是理解后世为什么可以养活几十亿人口了。
之前看了后世的地图,大致算了一下后世的耕地,即使在经过几百年、几千年后,这片大地上的政权发生了改变,不过土地变化应该不会很大。
后世的人口对于他们这些古代来说,已经是翻了几十、几百倍了,用变化不是很多的土地养活这么些人,他们完全想象不出是怎么做到的。
科技可以非常发达,但是粮食怎么都要从地里面长出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有人思考过Z国是不是从后世新发现的大陆上的那些国家购入粮食,不过即使这样,那个数字也是惊人的,不能保证人家愿意卖这么多粮食给你。
人家说不定还会用粮食作为条件威胁、勒索你,趁机提条件呢,那样受到的牵制可太大了。
现在知道了杂交水稻的产量,他们心里突然松了一口气,怪不得呢?
而且有杂交水稻了,说不定还有其它的什么杂交粮食呢。之前不是还提到了玉米、小麦这些主要粮食作物吗?
他们有点眼热这样的粮食产量,不过也知道在他们时代实现这样的产量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认真观看视频,看看这个水稻是怎么出现的?能有一点提高也是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视频里,出现了一个长相瘦小、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老人。
虽然他的年纪看上去很大,但是他的眼睛是亮的,十分有神。
好像是有人对他提了一个问题,他面上带着和煦的微笑,乐呵呵地回答:
“我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助手一起坐在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想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22亿多亩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全世界种上了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刚刚光顾着惊叹数据了,现在听完袁老的话,他们细细思索着话里面提到的东西。
秦朝。
秦始皇看到“粮食安全”几个字,心里一怔:保证粮食安全吗?
这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后世十多亿的人口,如果出现一点点问题,这个影响可不是一般大啊!
就是不知道后世具体是怎么保证粮食安全的。
北魏。
贾思勰看着“禾下乘凉”几个字,陷入了同样的想象中,那个景象实在是太过于美好和梦幻了。
他们搞农学的人谁不期望看到这样的盛景啊!真要出现这样的情况,世界上还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吗?肯定是吃都吃不完的。
唐朝。
李世民听到袁老描绘的水稻,心里升起一股不可思议:像花生一样大的米粒?像高粱一样高的水稻?
那还是水稻吗?那怕不是大树吧?
想到在裴姝他们学校食堂看到的雪白大米,他觉得那样的米粒已经够大了,他一个皇帝吃的大米有时候都不一定有这么好呢!像花生一样大的米,有点无法想象。
不过想想可以在水稻下乘凉,他觉得那样的愿景还是挺吸引人的。
想到后世的科技发展,他突然有点不确定了:难道他们已经研究出这样的水稻了?
明朝。
朱棣看到让杂交稻覆盖全球这个梦想时,他突然觉得自己让人去沿海的国家展示大明国威的想法好像有点不是那么强烈了。
让自己国家研究、生产的粮食覆盖到整个地球,整个地球的粮食都控制在自己手上,这个世界的和平靠大明来维护,这好像比仅仅去显示国威要酷得多啊!
帝王们听完这些话后心思各异。
贾思勰、宋应星、徐光启、陈旉、泛胜之、王祯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学会这个杂交水稻,就算不能完全学会也要学到后世的皮毛。
反正现在在他们心里,袁老已经成了真正的神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