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只要长寿,我就是赢家(1 / 2)

盘踞在江东地区的孙策还在想着建功立业,本来意气风发、志德满满的,想到自己在后世的历史上早早就死了,他有点郁闷。

不过想到弟弟孙权最后称帝,建立起了孙吴政权,他心里还是有点欣慰的。

曹操他自然知道,刘备的话也有所耳闻,感觉此人在民间的名声比较好,当时他就想这人以后说不定会有所建树。

果然,成对家了。

胡老师说的内容不算太多,但是他总结得很全面,重要的关键点都提到了,而且讲述三国政权建立这段内容的时候还抑扬顿挫的。

所以大家虽然觉得出现的人物太多,很乱,但听得还是挺认真的,也基本能理顺。

至于听着听着就有点迷糊的人,他们就当故事来听了。

胡老师:“三国时期魏国占据了中原之地,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各据一方。”

“三国斗得如火如荼,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

听到这些战役,对战争有研究的人兴奋了。

前面朝代的人觉得有点可惜,能在历史上留下名气的战役,那一定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没能见识见识这些战役,真是令人惋惜。

后面朝代的人也称赞,这些战役在历史上确实是比较经典的存在,对他们后世还是挺有借鉴意义的。

胡老师:“正当曹丕打算一展雄图,统一天下的时候,在四十岁的时候,他病逝了。而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所掌控。”

“之后的几个曹家继承人都没能把实权拿回来,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后主刘禅献城投降,被封为安乐公,蜀汉灭亡。”

三国时期。

蜀国。

听完蜀国是怎么灭亡的,刘备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这逆子,居然献城投降?他刘备的儿子竟然是这种货色?

他十分不解,怎么都想不通。大家都在为兴复汉室努力,他的儿子却在拖后腿。

看着有点怕他的刘禅,刘备气不打一处来:“在新野的时候怎么没把你摔死呢?省得来祸害蜀汉。”

想到“安乐公”这个称号,他更生气了,想着要不直接换个继承人算了,这太子怕是废了。

看到自家老父亲骂自己,刘禅往诸葛亮的身后躲了躲。

诸葛亮的心情也很复杂,主公如此仁义、有韧劲的人,生出来的后代竟干出献城投降的事,这是他没想到的。

明明阿斗看起来还是挺听话的,难道后面出现了什么变故吗?

想了想,诸葛亮想到一个问题,难不成是因为这些年主公一直东征西战,根本没有时间好好教育孩子才这样的吗?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啊!诸葛亮想着过后一定要好好和主公提一下这个问题。

魏国。

刚刚进入成都、接了降书的邓艾也表示很惊讶,成都的地势多难打啊。

他们为了攻打成都,损失的将士可不少,那天堑真的是难过啊!要是蜀军再坚持坚持,他们不一定可以这么顺利攻下成都。

谁能想到进城后看到的是刘禅把自己给绑了,还抬着棺材来见他。

想到当时的情景,邓艾还有点回不过神来。

胡老师:“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

东汉末年。

还在做魏王的曹操看着朝堂上的司马懿,惊疑不定,本来他不想怀疑司马懿的,毕竟这人平时看起来多忠心耿耿啊!

之前听到的时候他也只是在心里埋下了种子,暂时没有处理他,现在证据确凿,曹操有一种心里落下石头的感觉。

曹操想:仲达啊!虽然不是你直接把曹家的江山夺走的,但是你看看你的好儿子和好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