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他去看教材就是想多了解一下后世罢了,没想着找什么美食食谱。
虽然各忙各的,还是有人在认真听课的。
本节课重点,函数及其表示方式。
很多人表示:真好,又学到一个新概念。
清朝。
李善兰觉得这些概念一点都不陌生,毕竟这正是他在研究的内容。
之前他就翻译函数了,还有对数、三角函数等。
能跟着后世的角度重新学习一下还是挺好的,数学嘛,就得学会从不同的维度思考。
整节课下来,大家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恩格尔系数。
林老师:“现在的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表示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大家知道恩格尔系数是怎么算的吗?恩格尔系数是......大家看一下下面这张表,思考一下该怎么用函数表示?”
西汉。
刘彻:“听得有点懵,在支出相同的情况下,购买食物越多的话表示这个家庭或地区的人越穷,用于食物的支出越少,则表示家庭和地区越富越?”
“可吃食无论是富裕还是不富裕,不都是必要的支出吗?怎么就能靠食物的支出评价富裕不富裕?”
听到这个疑惑,朝堂上的人一时回答不上来,他们没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桑弘羊犹豫一瞬,回:“或许因为食物本来就是家庭的必要支出,这笔钱不得不出。当收入减少的时候,购买其它不必要的东西的支出就会减少。”
“毕竟只有在吃饱的情况下,人才会有多余的闲钱去买其它不是那么紧要的东西。这样一算,食物的支出占比就变大了,所以就变相地说明经济条件变差了。”
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但他觉得这个算法不太适用于他们这个时期。
或许是后世独特的经济制度下出现的一个概念吧?
其实他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挺简单的,一是提高收入,二是政府抑制食物的价格就好了,甚至是适当的降降价。
这样一来,这个数据明面上就好看很多了。
就是种粮食和搞吃食的人会稍微惨一些,不过要是相关链上的其它东西也跟着降价的话,影响倒也不大。
而且这和整体环境有关,不是说调整一方面就可以的。
反正就是要说简单也简单,要说容易也不难吧。
幸好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不然刘彻肯定会用后世的一句话回他: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听到桑弘羊这么说,刘彻点点头,好像是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以后大汉发展起来的话,可能还是得用这个系数去衡量汉朝是不是真的富强起来了。
刘彻:“行吧,行吧,先记下来,桑弘羊你找个机会让人验证一下,看看这个系数是不是真的准确。”
桑弘羊:“臣领旨。”
很多朝代的皇帝听到这种衡量标准的时候,都派人去验证了,他们想看看自己的王朝是真的富裕还是虚假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