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龙卫的情报支持下,燕军将领李渊偷袭了沛县,一举烧毁朝廷的数千艘运粮船。
盛庸、吴杰与平安袭击燕王朱棣的后勤补给线,朱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袭击盛庸的后勤补给。
双方都各有损失,战场形势进入相持阶段,都没法打败对方。
“方爱卿,如今又该怎么办?”
朱允炆从小熟读百经,喜好与擅长儒学,对军事根本就不擅长。
尤其是,遇到诸王中最会打仗的燕王朱棣时,他只能向身边的谋臣咨询对策。
方孝孺分析道:“如今,河北的战事未停,德州的粮饷补给已经被燕军烧掉。军中缺乏粮草,出现了士兵逃逸的现象,形势堪忧啊!”
“方爱卿,先前不是都按照你的策略部署的吗?不是说我军已经围困住敌人了吗?只需要几天,朕就能收到捷报的吗?”朱允炆一连三问。
他实在搞不明白,明明不是都说布置妥当,胜利在望了吗?
如今,怎么战场上又出现了这种战事胶着的局面呢?
他眉头紧皱,有些苦恼。
方孝孺捋了捋胡须,解释道:“臣先前建议假意与燕贼和谈罢兵,是用来拖延时间,牵制燕贼。臣没想到,诸将出击的时机太早了,导致燕贼警觉,这才使计策没能成功。”
方孝孺只是一个谋士,只懂得出谋划策,并不懂带兵打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算他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他也没有像诸葛亮那样懂得行军打仗。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儒生,只会动动脑,动动嘴皮子。
真正要统帅三军,协调千里之外的将领,方孝孺还是差得挺远的。
“方爱卿,如今你还有什么良策?快帮朕想想办法。”
朱允炆有些头大了,只能寄希望于方孝孺。
“陛下,臣有一计。”方孝孺拱手道,“此计若成,燕军必定返回北平。”
“什么计策?方爱卿快说!”
方孝孺继续道:“陛下,可以使用离间计,派人给北平的燕世子送去一封密信。只要朱棣得知这个消息,他一定会生疑,势必会撤回北平。这样德州的粮草可以解决,我军还可以继续向北平推进,定能打败朱棣。”
“好!这个计策好,就按照爱卿说的办!”
方孝孺写下离间燕王父子的书信,内容是只要朱高炽同意归顺朝廷,那燕王的位子就是他的,朝廷不会追究他的任何罪责等等。
朱允炆命令锦衣卫千户张安等人带着书信,秘密前往北平,求见燕世子朱高炽。
身处北平的朱高炽,最近一直缠着郑海,平平安安,并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事件。
这一天,他还偷偷安排徐妙锦与郑海秘密见面。
回到住处,朱高炽忽然变得有些惶恐不安,因为他的右眼皮一直在跳。
一名侍从跑进来,向朱高炽禀告:“世子殿下,门外有人求见。说是京师来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求见殿下。”
“京师来的?莫非是增寿舅舅?”
朱高炽思考了一下,随即,回复道:“请他进来。”
【注】
《明史.本纪第五.成祖》:“王遣指挥武胜上书,诘其故。天子怒,下胜狱。王遂遣李远略沛县,焚粮舟万计。”
《明史.本纪第四.恭闵帝》:“棣复遣使上书,下其使于狱。”
《明史.列传第二十九.方孝孺》:“燕王复遣指挥武胜上书,伸前请。帝许之。孝孺曰:‘兵罢,不为复聚,愿毋为所惑。’帝乃诛胜以绝燕。
……孝孺深以为忧……谋以计间之,使内乱。乃建议白帝:遣锦衣卫千户张安赍(jī)玺书往北平,赐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