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靖难已经三年了,朱棣率领燕军南征北战,可三年下来手中的地盘也只有北平、保定与永平三个府。
如果再这么下去,最终耗死的不会是朝廷,而是他朱棣与燕军。
燕军只有北平、保定和永平三地,地盘有限,兵力也有限,而朝廷掌控天下,兵马几乎源源不绝。
郑海与道衍向朱棣提议,放弃争夺地盘,直接杀向京师。
“郑海,你这个斩首计划听着不错!可是,本王有几个问题。”
小主,
“殿下,请说。”
朱棣的小眼睛盯着郑海,问道:“京畿重地,乃是朝廷重兵把守之地。我军区区十几万人,直取京师,这难道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郑海还没来得及回答,道衍却抢先道:“殿下,这三年,哪一次敌人的兵力不是我军的数倍?殿下可曾退却?”
朱棣沉默,摸着下巴的长胡须,思考着。
虽然道衍的话没有错,几乎每次他面对的敌人都是自己的数倍,他朱棣未曾怕过。
可是,要进攻京师,他真的有些不放心。
京师周边都是大明的精锐,而且京师城高墙厚,兵员充足,粮草充足。冒然去攻打京师,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朱棣心中很明白。
听到门外有人求见,马和走出房间。
再回屋时,马和一脸喜悦,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殿下,好消息!”马和走到朱棣身旁,递上信件,“王妃命人送来的。”
郑海与道衍齐齐看向马和,马和笑着却没有说话。
道衍瞥了朱棣一眼,见朱棣眉开眼笑,他摸着胡须,便微微一笑。
虽然心里有些疑惑,但郑海知道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不能问。他没有问马和,更不可能直接询问朱棣。
瞥了道衍一眼,见道衍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郑海强行压下心中的好奇,也装出一副淡然的样子。
“哈哈哈!”朱棣拍了一下桌子,大笑道,“天助我也!”
“道衍,郑海,你们想不想知道,本王为何如此开心?”朱棣故意卖关子,笑吟吟地看着道衍师徒俩。
郑海余光扫了一眼他师父道衍和尚。
道衍摸着花白的胡须,淡然一笑,不回答。
“你们俩真不想知道?”朱棣再次撩拨这两师徒。
“让老夫猜测一下,”道衍神秘一笑,“王妃说,京师守卫空虚。”
朱棣的小眼睛微微睁大:“大师果然料事如神!”
“那你们猜猜,这消息是从何处得来?”朱棣再次让道衍与郑海猜测。
道衍与郑海对视一眼。
“徐增寿。”
“宫中太监。”
“你们俩怎么知道的?”朱棣惊讶地看着两人,“王妃确实是这么说的。”
看着道衍和郑海,一旁的马和同样很惊讶,一脸不可思议。
听了送信人说起宫中太监来投奔的事,他才知道的这个消息。
而朱棣是看了徐王妃的信才了解的。
可他师父和郑海,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道衍摸着胡须,呵呵一笑,不解释。
瞟了一眼道衍,郑海抱拳道:“禀殿下,我是从飞龙卫的情报中分析出来的。”
道衍可以装神秘,郑海是朱棣的手下,他可不敢装深沉。
朱棣原本想在道衍与郑海面前卖弄一回,结果直接翻船了。
他的兴奋劲都消失了一半,连忙转移话题道:“即便如此,要直取京师,如何渡过长江,这依旧是个大问题!”
道衍呵呵一笑:“殿下,无须担心。”
“道衍,你有办法?!”朱棣小眼睛再次瞪圆了。
“慎之,你来说。”道衍再次得意地笑了。
【注】
《明史.本纪第五.成祖》:“无何,中官被黜者来奔,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