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海边的孩子,总是对大海有着无限的幻想,从小到大都是如此,从前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现在是清晰的——只要出海了,他们就是英雄。
去探索一座岛,记录一个国家,写下一本日记。
“爸爸,可不可以,我想去。”
孩子爸沉默了一下,果断回答,“那就好好读书认字,一天到晚学习不积极,字没认识几个,到时候写日记都用拼音去,还是怎样。”
孩子爸对此分外不自信,他真害怕他儿子连拼音都没学明白,到时候真就是要么不写,要么抓瞎。
当然,此刻的老父亲还并不相信自己儿子能一直坚持这个梦想。
但当务之急是,先忽悠着孩子能多学点学点,学习总是不吃亏的。
唐朝。
别说小孩子们感兴趣了,二凤对此也兴致勃勃。
“天幕不是说有这方面的电影电视剧吗,我想看。”
一个在泰山封禅上都再三犹豫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在这方面突然阔气。
不过说实在的,这样一趟趟的出海贸易,得来的东西都给他们这些王孙贵胄享受,没人提还好,这一有人提,他可真是觉得,这也太浪费了。
二凤突然觉得,以后出海的可不能只有来往贸易的商人,他大唐多少也得参与进来。
实在不行也得下达一个奖惩制度,让能够发现优秀良种、未记录地区,得到新鲜技术的,朝廷有赏的指令。
汪大渊都能发现澳大利亚,他们大唐的努把力,努力在今天就不止走到那个澳大利亚,还能发现美洲。
还有郑和的那个路线,他们也复制粘贴一番。
他可以想到,或者所有有远见的皇帝都能想到,在虞美人所在的后世,掌握海上力量到底有多么重要。
目前的他们是在空中毫无办法了,但海上,呵,他会努把力,卷死那些同样在看天幕的皇帝,谁怕谁。
二凤骄傲.jpg。
……
[郑和外交方面优秀,脑子方面则是以“朝贡贸易”为基本形式展开的。
大抵是推行“官方贸易”、带动“民间互市”等。
郑和七下西洋,共在东南亚曾于两处设立商馆,一处在苏门答腊北部的须文答腊,另一处即在马六甲。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两处商馆的设立,就是郑和船队给马六甲带去了商机,就让那片地繁荣到被世人的瞩目的程度。
除此之外,郑和下西洋的途中,还有对航线的拓展,闽的知道这有多重要吧。
我接下来的话你们可得记好啊,尤其明清,你们要是真的想好好发展海路,接下来的话务必一字不落听下去。
首先。就是郑和开辟的亚非洲际航线。
这条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表示: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
然后,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第二就是,郑和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的海洋考察,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很少有的,最起码比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这一事实,郑和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有关于海洋科学数据,今日我们所熟知的《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
第三,就是郑和的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
郑和下西洋后,根据朱棣给他的使命,和自己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
这样的选址,可以说是对他们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都有极大的益处。
所以我们才说,郑和下西洋航路之远、之繁复,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划时代的,他们所经历的航路,发展起了亚非各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之间纵横交错的海上交通。
可以这样说,要是明朝真能把朱元璋的海禁扔一边去,下力气去处理那些横行的倭寇,并且能把那些跟倭寇们沆瀣一气、发烂发臭的家族们全给处理了,加以重视海洋军事和贸易,我都不敢想象,明朝能强大有钱成什么样,
最重要的是,都这种时候了,多跟人交流交流没坏处的,你别一天到晚在这当宅男,多出去走走怎么了,最起码掌握情报得有吧。
别人对你了解透透的了,你对他们两眼一抹黑。
实在不行,你们也不用动不动一船一船的送,找人去那旅行几年、定居几年、好好看看他们的发展怎么了。
要知道,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多少情报和古籍里的内容,都是被那些被接待的外国人给传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