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傅,这么晚了还忙呢?”
听到熟悉的声音,黄善猛地抬头一看,见是几个月没见的包国维,脸上顿时涌现了惊喜的神情,
走上前就要朝着包国维胸口擂上一拳,但手举在空中时却突然想起了有人跟自己说过,
捶胸口万一对方身体不好,是容易捶进医院的,
于是又立马改为拍了拍包国维的手臂。
他紧紧拉着这个脑子不知道怎么长的年轻人坐下来,嘴里念念叨叨的将这些日子的情况,
原来自从MG-35定型后就被军界诸多大佬关注,很快就被国民政府高层注意到,
经过德军顾问团的牵线搭桥,
远在欧洲的德三国防军总部派来了由诸多军工专家组成的访问团,在秘密访问金陵兵工厂,亲自试验了MG-35的性能后,
当下就拍板决定了德军要引进这一款通用性机枪。
听到这里的时候,包国维心下还是有些揣测,
元首的撕布机提前上线,欧洲战区的战争烈度怕是更加……
但听到德国人同意了以一套工业冲压技术以及全面的配套服务换取MG-35的全套设计图纸以及三挺样板模型机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包国维又激动得不行,这笔买卖是赚大发了。
事实上,这笔买卖的确是国民政府赚大发了,财政部的孔部长趁热打铁又进一步扩大了双方的军备贸易合作,
以钨、砂和东北的大豆出口换取德军的军火,
包括数万顶M35钢盔、36门105毫米的榴弹炮以及各式轻型火炮和轻机枪、若干弹药。
就在这个月初,德三答应的那套冲压设备已经全部经海路从上海长江入海口秘密运抵南京,
这些天就正在安装这些设备。
包国维这才明白了为何兵工厂附近突然多了那么多精锐士兵巡逻看守,毕竟有了这套设备后MG-35的产量将会大大提高,
根据黄善的推测,在这套工业设备经过前期调试投入正式生产后,预计一个月大概能够生产两到三百挺MG-35,
包国维细细推测,按照中国军队使用得最普遍的轻机枪之一,捷克式轻机枪为例,
该枪在太原兵工厂一个月的产量在四到五百挺左右,巅峰时期是在1936年10月,当月共计生产六百挺之多,
而且因为捷克ZB-26轻机枪的制造工艺非常繁琐,它的整个枪匣需要由一块精钢进行切削,
而且枪管上整体性覆盖着细小的散热环,增加了许多的工序。
而MG-35则因为大量采用了金属冲压工艺,在生产上是既节省了材料又降低了成本。
考虑到金陵兵工厂规模比太原兵工厂要小一倍有余,因此黄善所说的预估产量也差不多抵近事实。
在周振强预想的步兵师连排级火力配置改革中,一个班需要有一挺机枪作为核心,
那么一个标准步兵师的基层机枪需求在两百四十挺左右,预计一个月左右的产量就可以满足其需求。
此外,黄善还告诉了包国维一个消息,鉴于教导总队、税警总团和88、87师留守处的巨大需求,
经过国民政府同意,金陵兵工厂原本生产民二四重机枪、无烟火药及黄色炸药的生产任务开始逐步减少,
以最大功率生产MG-35通用性机枪、五零式掷弹筒以及最新的八二迫击炮,还有与之配套的支援装备和弹药。
这也意味着MG-35将在新型的步兵师中代替民二四成为部队最主要的自动火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