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抑之这是在跟我讨官儿了”,陈先生忽然开起了玩笑,
包国维闻言连忙道,“学生不敢!”,看着包国维手足无措的样子,他原本严肃的脸恢复了和煦,
“你放心,这次我已经想好了人选,由他们给你坐镇,没问题的。原本计划是在川地开展改革,但你和立夫都觉得不妥,那就改在渝城吧!”
“当地的军头已经服软,他背后的小九九也没有人再配合他,所以现在就是一只没了牙的老虎,你不必担忧,
何况荫国他们都在四川,有什么情况你大可以让他们介入”
包国维这才想起来,为了能够让川地各军阀配合整编,彻底压下那些军阀的小心思,南京特意将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这一票嫡系部队调遣进入川地,
渝城行营有了打手后,他们派出到各军负责整编的督查组才有了话语权。
“笃笃笃”,这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陈先生微微一愣便笑道,“给你督办公署坐镇的人来了”
“进!”
只见一名梳着背头,发际线有些高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一袭笔挺的薄款中山装,衬得此人一副压迫感十足,
“仲云,你来了!”,陈先生起身跟那人打着招呼,
那人向他致意后便有些好奇地打量着一旁站得笔挺的包国维,似乎是在脑海中思索能够被陈老先生单独面见的年轻人,
包国维也向那中年人致意,同时细细打量着那人,听陈先生叫那人仲云,这名字他着实没有印象。
但若是周城的安沐霖在这儿,他绝对能够一眼认出来,因为此人就是当初去黔省收拾当地军阀的李仲公(详见第一卷第51章,安牧霖的选择),
去黔省夺军阀的权是陈先生的意思,还向他许诺一旦把当地军阀赶走便可以保举他为黔省主席。
但也就在李仲公以"黔省临时特派员”身份接管黔省机关,正放开拳脚准备改组黔省制度之际,桂系来人了,
桂系的张定璠、刘斐跑去了南京,并表示桂系将拥护南京,要是下次日本人还开战,桂系必当为国效力,桂、宁自中原大战之后重新冰释前嫌,这个政治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但这个时候最尴尬的便是李仲公了,因为李仲公是公开反对桂系的,若是这个时候再继续让他主政黔省,难保桂系那边的人那边会多想,
于是为了缓和中央与桂系之间的矛盾,中央只得任用与桂系关系处得还算不错的吴忠信来担任黔省主席。
为了安慰李仲公,南京将黔省财政厅这个钱袋子交给了他,让他好好和吴忠信打配合,可是李仲公是何等人?
早年参加过反袁、护法、护国运动,还留学过日本早稻田大学,除了政务能力出彩以外,还是南京系统要员中有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根本看不上黔省那一帮子暮气沉沉的官僚,还专门写诗嘲讽自己的同僚们,在黔省的两个月里与吴忠信等一众人等闹翻,最后闹到了中央,
李仲公被指思想太激进难以共事而被中央免去了财政厅长的职务,此后便被委以闲职。
这次被中央重新启用,担任重庆改革的总负责人,绝非是人情补偿,李仲公在内部是出了名的激进分子,热衷于做实事,而且人脉甚广,
头铁而且有头脑,有胆识有谋略,此次渝城试点改革一事没有比李仲公更加适合的人选了,加上在鄂地改革有经验的包国维,相信很快就能够听到他们的好消息。
”仲云呐,这就是我曾跟你说起过在鄂地做事的那个年轻人,包国维!“,陈先生笑呵呵地给李仲公介绍包国维,
那李仲公闻言眉毛一挑,颇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这未免也太年轻了,鄂地一事真是他主导的?
”李仲公“,李仲公只是简短地给出了自己的名字,是黔省口音,与川地口音有些相近,包国维连忙道,”李先生好,晚辈包国维,还请您多多指教!“
李仲公只是淡淡点了点头,随后转头向陈先生道,“您这次就是要跟我说督办公署的事吧?
我没问题,但是您得给我配齐人手”
陈先生仍是笑呵呵,“这人不是都给你找好了吗?”,说罢便指了指他身旁的包国维,李仲公转头看着包国维,“兵役一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