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上只写了y1的基础数据,y1的零部件可随意替换、改装简单的最大卖点报告上并没有写出来。
现在国内汽车研究的大方向基本相同,谁能想到中都厂剑走偏锋,直接开始走支线了。
仅仅只是这份基础数据的报告,也让孟富有看出y1是一辆非常优秀的汽车。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y1的发动机,日常需要这么大功率吗?
孟富有还记得测试y1的人一脸兴奋的跟他说:“厂长,这车起步快的嘞,太得劲儿了!”
孟富有一开始不理解,反正他不喜欢这种大功率的车,他要是图极致的速度,他可以坐飞机。
这个容量完全可以应用到卡车上,用在轿车上有点大材小用。
不过看着年轻的测试员如此兴奋,孟富有有点懂了,y1受众不是他,应该是年轻群体。
另一个缺点,算是大功率轿车附带的,从报告上可以看出y1做了省油设计,但效果一般。
周兴然在省油方面研究到了极致,这也是一厂汽车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这次竟然没有贯彻到底?
难道是因为天天在一厂研究,使周兴然生出了叛逆心,这才承包了中都厂,往相反的方向研究?
孟富有不解。
除此之外,y1还有一个比较相悖的点,轮胎和车本身不相配。
看完报告,孟富有自认为自己基本摸清了y1的设计理念。
y1的受众是年轻人,他抓住了年轻人贪新鲜、图刺激的特点,以大功率和高速度来吸引他们。
既然y1强调速度,为什么又给y1配了一个胎面宽、阻力大、抓地力强的轮胎呢?
以周兴然的脑子,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自从被人特意告知了中都厂的消息后,孟富有有意无意的打听着和中都厂有关的事情。
他想起一个小道消息,说中都厂最近并没有研究汽车,反而一直在研究轮胎。
之所以是小道消息,是因为周兴然任职中都厂的消息公开以后,周兴然没有邀请任何一个和汽车有关的工厂负责人去参观中都厂。
一些人主动提出参观,也被周兴然有意无意地拒绝了。
中都厂现在还处于一种“孤岛”状态。
要想打听消息,只能从中都厂职工嘴里打听。
任何工厂的技术职工因为职业特殊性,某个技术员很有可能就掌握着工厂的核心技术。
虽然没有到每个技术员都签保密协议的地步,但不轻易谈论和厂子产品有关的话题,是大家默认的规矩。
周兴然也没有特意叮嘱过其他职工,但很少有人透露中都厂的事情。
周兴然在中都厂和一厂的工作态度有很大不同。
在一厂,他是一位温和的厂长;在中都厂,他是一位冷漠、严厉的厂长。
周兴然只对中都厂的技术组有好脸色,对其他部门颇为严厉,尤其是对那些被迫接手的老职工。
好像一直在等老职工出错,好让他抓住小辫子,然后辞退。
职工们都很会看风向,知道跟着技术组的人走肯定没错,一个个的都成了哑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核武器研究所工作。
孟富有猜送过来参加汽车展的这辆y1的轮胎特意换过了,换成了中都厂最新的研究成果。
周兴然野心不小,这次汽车展,他不但要向大家展示y1,还要展示轮胎。
想清楚的孟富有,有些气结,对手赚了比他亏了还难受。
目前还不到使性子的时候,需要先解决一个问题,y1要怎么安排?
不放进展会是不可能的,周兴然有备而来,如果发现y1没有进展会,孟富有相信他敢当众给自己难堪。
想到这里,孟富有又生气了,这次是生自己的气。
给中都厂送邀请函,怕是正好如了周兴然的意,这真是一招臭棋!
孟富有正想着要将y1安排在哪个犄角旮旯时,秘书进来对他说:“厂长,刚才展会的人来说平城一厂的周厂长想让他两个厂子的车放在一起。”
“罢了罢了。”
孟富有摆手:“就将y1放在冠军3号旁边吧。”
时间回到汽车展上,孟富有不动声色的看了那几个说没听说过中都厂的人。
如果不是知道这几位汽车厂的厂长在本次展会上属于边缘人物,和周兴然的关系也一般,不然他都要以为这些人是周兴然专门请来捧哏的。
欲扬先抑,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个既好用的方法。
这波又让周兴然赚了。
孟富有心塞的轻叹一声。
贴心的秘书捕捉到了这声叹息,殷勤的问:“厂长,怎么了?”
“无事。”
果然不出孟富有所料,周兴然眼睛一亮,站出来站在y1面前:“说来惭愧,中都厂是我的厂子,刚承包没两年,没有做出什么东西,大家不知道很正常。”
“很高兴中都厂也能够收到本次汽车展的邀请函,让中都厂有机会在这样的盛会上被大家所认识,在这里我要谢谢汪市长和孟厂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点名的汪正华矜持的点了点头,虽然1分钟之前他才知道中都厂是周兴然的厂子。
孟富有正在神游天外,突然被点名,僵硬的点了点头:“周厂长太谦虚了,谁说中都厂没有做出东西?”
“我可都听说了,这辆y1可是被允许出口的轿车,咱们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是一流的,如果y1不优秀,能出口吗?”
“这份邀请函是你应得的。”
“孟厂长谬赞了。”周兴然话虽说的客气,但眉宇间神采飞扬,“y1只是一辆普通的轿车,在这次展会上不算什么。”
“荣全,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吴荣全已经在脑海里演练过无数遍这样的场景,草稿也早就背得滚瓜烂熟,深呼一口气,从容的开始介绍起y1。
随着吴荣全的介绍,大家对y1有了了解,逐渐分成两派。
一派觉得y1设计的真不错,纷纷感叹周兴然脑子好灵活,年纪也不小了,却仍然有着刚入行的年轻技术员天马行空的灵感,保持这点并不容易。
一派觉得y1是不错,但有很多地方显得多余。
第一个派别里面西方人占比多一些。
有人直接用英语说:“这辆车出口了?我想它一定有很不错的销量吧。如果我见到它,我想我会买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