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国都,征夷大将军府。
丰臣祯湟在房间里来回的走来走去,虽然前线打的顺风顺水,但是他内心却是越来越不安稳。
扶桑手上好歹有十几的万兵马,怎么可能如此之拉垮?
短短七日的时间,东瀛大军已经攻下了足足五座县城。
至于斩杀的扶桑士兵,更是已经多达万人。
而战争打到现在,愣是没有看到一个大明帝国的人露头。
他们是要干什么?
他们难道是准备放弃扶桑这个附属势力吗?
虽然说扶桑经历了一场内乱,但是底蕴尚存啊。
不应该这么快被抛弃呀!
难不成是大明帝国的内部出了什么问题,导致他们已经丧失了对整个东瀛局面的控制?
可这又不应该了,大明帝国的内部不说繁荣昌盛吧,那也是国泰民安。
他现在就是在向东瀛方面派兵三十万也是绰绰有余,不应该这么长时间内还无动于衷啊!
这太不符合坐在龙椅上的那位陛下的性格了。
消息的滞后性是相互的,虽然大明帝国的军队已经开始配合扶桑进行反击了,但是东瀛下面的指挥官还是只报喜不报忧。
虽然损失了上万人,但是战损上却只有区区五千人。
对比歼敌万人的战绩来看,丰臣祯湟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要知道,扶桑的军队数量本来就是远远不如东瀛的,现在一败涂地以后,两者的差距只是越来越大。
丰臣祯湟顿时雄心万丈起来,管大明帝国背后有什么阴谋。
那些地盘都是实实在在打下来的,一寸土地都不可能再还回去。
再说了,这本来就是他们东瀛国自己的固有领土。
现在他的行为最多就叫收复失地,大明帝国是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因为这个而突然增兵的。
毕竟到目前为止,大明帝国的宣战也只是仅限于让戚继光的部队摧毁了他们的海军罢了。
虽然说让他们的海军派系十分头疼,但是戚继光的部队并没有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至于东瀛岛上的部队,更多的只是由于先前的误会而没有离开罢了。
他们更多的像是被扶桑雇佣过来的外籍雇佣兵,通过帮助扶桑作战来获取高额的回报。
毕竟大明帝国的官方没有对这批人的身份进行明确表态,所以对于东瀛来说,这算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等他能彻底掌控整个国家以后,就是他着手清理掉戚继光部队的时刻。
接连的胜利让前线军队的士气达到了顶点,他们一口气再次突破了扶桑三四道防线,成功占据了圣奈县城。
当然,为了这次的胜利,前线的指挥官强行忍着被大明帝国军队摧毁了两条补给线的痛楚,咬牙把战胜的奏折送回了国都。
丰臣祯湟看到战报以后更加的兴奋了,毕竟那座县城具有重要意义。
拿下那座县城,对于整个扶桑的士气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当然在那份奏折当中,还夹杂着一系列官员升迁请功的名单。
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名,丰臣祯湟也是一阵的抓马。
照这份名单封赏下去,他对军队的掌控力将会削弱到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
所以,他以扶桑还未消灭,国家处于困难状态之中的道德绑架,拒绝了前线指挥官的无理请求。
前线指挥官无奈至极,他那份名单纯属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隐瞒伤亡数字而拟定的。
现在丰臣祯湟不配合,就导致他后续想要继续操作的话会冒着很大的风险。
丰臣祯湟参照之前徐天华经验,在军队里派遣了很多监军,经常对他们的军队指手画脚。
这次瞒报伤亡数字,虽然是前线所有军官以及监军的共同手笔,但是谁也不能保证那批狗东西事后会不会反咬他们一口,然后再将责任全部推到他们头上。
那批狗东西可是真的完全有可能把事情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