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荣才迈进门槛,就对着床榻上的女人说道。
屋子里干干净净,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套椅子,靠东边有一张床榻。
北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字画,上头写着“风清气正”四个大字。
腊月里的天气,屋里没有生炭火,沈柠月穿着厚实的袄子,还是觉得有点冷。
桌上的茶壶洗的清白,整间屋子一目了然,沈柠月一眼就瞧见榻上躺着一位中年妇人。
“巧荣你来了,咳咳咳,这位就是沈姑娘吧,咳咳!”
刘夫人挣扎着从床榻上坐起来,一边咳着一边跟两人打招呼。
刘巧荣的两位嫂嫂忙过去服侍,将半旧的袄子披在刘夫人身上。
看得出,两人都很孝顺,刘家的家风很好。
“伯母,您好!”
沈柠月大大方方的打招呼,顺势坐在床榻前的小椅上。
“呜呜,沈姑娘,老婆子我身子骨不大好,别过了病气给你。”
刘夫人捂着嘴,强忍着咳嗽的冲动说道。
“无妨,我略懂些岐黄之术,今日过来就是来看您的。”
“那就劳烦沈姑娘了。”刘夫人说道。
沈柠月拿出脉诊开始把脉,过了半晌才道:“伯母是月子里着了凉,落下病根,天气寒凉容易犯病。”
“平时应当注意保暖。”
听了沈柠月的话,刘巧荣才注意到屋里没有生炭火,她抬头看向自家大嫂。
“大嫂,我昨日不是拿了银钱回来,怎么不买炭火?”
刘巧荣的大嫂面露尴尬,扯了个谎道:“一早就让你大哥去买了,这会儿还没回来。”
“巧荣,不怪你大嫂,今年冬天冷,又快年节上了,炭火贵,我让你爹下了朝回来,去西街上买,那边能便宜些。”
“娘,都怪女儿没用,我应该提前买好了送过来的。”
西街离家这么远,一斤炭火也不过便宜两文钱,爹爹还要多跑一趟,从那么远的地方背回来。
小主,
刘巧荣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巧荣,不怪你,是娘拖累了你,没给你一件像样的嫁妆,还要让你拿银子贴补家里。”
母女两个互相自责着,想到还有外人在,刘夫人不好意思的说道,“让沈姑娘见笑了。”
“伯母,谁家都有难过的时候,等伯母的病好了,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沈姑娘,你是说,我婆母的病还能治?”
刘巧荣的大嫂最先反应过来,抓着沈柠月的胳膊激动的问道。
连宫里的太医都说婆母的病治不好,沈姑娘竟然有法子。
此时,刘巧荣的两位嫂嫂都很激动,看沈柠月的眼神都带着崇拜和热切。
心里头替小姑子能嫁个好人家而感到高兴。
“伯母只是受了风寒,只要不吝惜炭火,把屋子烧的暖和的,我再给伯母开些药,不出半月,保证能让伯母的身子骨壮的像头牛。”
沈柠月毫不夸张的说道。
打开药箱子,拿出一瓶人参灵芝健体丸,“伯母身子骨弱,药不能吃太猛,这药丸三日服一颗,总计五颗,配合着我开的方子吃,半个月后,保证伯母生龙活虎。”
沈柠月又开了一张温和的滋补方子,“药材抓回来后浸泡一个时辰,温水煮开,三碗煎成一碗,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又仔细的交代完注意事项,刘家两位嫂嫂千恩万谢的将两人送出来。
刘巧荣才恋恋不舍的跟着沈柠月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