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木工活挺不错的,就没想过再造一艘大船出来?”
海娃停下手里的修补活计:“我一个人做不来的。”
“你们村里的这艘船,早就过了它的使用寿命,即使修补成功,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最后在修补上所费的力气,很可能比造艘新船还要高。”刘二福实事求是道。
“可…可是,我都还没出师…”海娃愧疚地低下头。
建造新船,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你可以造一艘跟这个差不多的,我们陪你一起想办法。”
“真…当真?”海娃有些不敢置信。
“当真!”刘二福肯定答道。
“爹爹从不说假话的。”年年见不得他爹被怀疑,急忙帮腔。
海娃摇头摆手:“不不不…我没有怀疑,我是…我就是激动…”
海娃越急越说不明白,最后竟放声大哭起来。
海娃自他爹走后,一直觉得有愧列祖列宗,害怕造船手艺在自己手上没落、失传。
不曾想,今日竟有人提出愿意帮助自己一起建造新船,欣喜若狂的同时,又有些百感交集。
“我现在就去伐木。”海娃擦了擦眼泪,哑着嗓子道。
“先不急,我们先捊一下造船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没有的,我们要安排人去县城买。另外,光你一个木工师傅肯定不够。”一个木工师傅,进度太慢了。
“我们隔壁几个村都有木工师傅,我去请他们过来?”海娃跟几个木工师傅都熟。
刘二福点头同意,开始列造船所需的物品清单。
清单刚列好,就被楚天一把夺过,交给方通安排采购。
方通二话不说,骑马就去了县城。
有钱就算了,还这么大方…
图纸修修改改,整整两日,初稿才画出来。
刘二福结合现有木船,对新船做了改动升级。
方艏、方艉、平底、多桅、尾有出艄,妥妥的沙船外形。
沙船船体近乎平底、横剖面呈矩形,装载量大、稳定性好、不怕搁浅、制造工艺也相对简单,非常适合附近海域作业。
另外,沙船上的多桅多帆,还可以实现逆风斜行,轮流换向,走“之”形路线,安全系数也相对较高。
“这样真的可以吗?”海娃听完刘二福的解说,不确定地问。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可若是失败......”
“不会失败,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就好,最多不过是耽搁的时间比较长而已。”
海娃回想昨天仔细看过的马车底盘结构,咬牙点头:“听刘叔的。”
“行,等我的细节图出来。”
五个木工师傅,加村里的六个壮劳力,用时半个月,船只也才完成一半的进度。
“小生年年,你们想办法在船尾加个装置。用于遇到大风大浪时,防止船只过度倾斜!、摇晃、发生侧翻。”
刘二福一边修改面梁图,一边给两个小设计师布置新任务。
“好的。”两兄弟非但没觉得被指使、压榨,反而兴致高昂地开始讨论起了,如何给船尾加码。
两个时辰过去了......
“当船发生过度倾斜,使用固定装置作用不大,要想办法加装可移动装置才行。”小生提出自己的论点。
“秤砣?”年年灵光一闪。
小生眼神一亮,朝年年比了个大拇指。
年年一脸兴奋:“是哥哥说到移动装置时提醒了我。”
两兄弟相视一笑,开始针对新方案设计初稿。
最后呈现在刘二福面前的图纸,是一个装满石头的渔网悬挂在船尾。
“平时可以收在夹板上,遇大风浪时,再把渔网放下去。”年年对图纸做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