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晨。
平日里最早起的云老,竟然等到饭菜上桌才姗姗来迟。
“这地方可真不错,再多待两日如何?”
楚天料想云老昨日定是睡舒坦了,他明白老人年纪大了能好好睡上一觉不容易,便有此提议。
“可,恰好讨论一下游记。”刘二福一心扑在游记上。
“既你们都想留下,我无不可。”云老不由在心里点头,嘴角微翘。
楚天和刘二福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抽了抽嘴角。
吃过早饭,不约而同,大大小小围坐在一起,讨论游记上册,越聊越上头。
刘二福想着一本有深远意义,地形地貌详尽,有参考价值,内涉各地名俗风情、名师大儒,有字有图,内容极其生动有趣的一本游记。
理清思路,待到下午,刘二福便将几人的游记归整到一起,着手书写初稿。
“......出云里,阳光明媚,循景云洼东北行,过两岭,寻所谓“光头山”,竟无知者。去数里,访温岭村民,知其尚在三四十里开外.....
攀登光头山,满地碎石,至半山腰,溪流、山岩越发炽热,一步一喘,气味刺鼻......
寻一处“咕噜噜”翻滚着热水的小坑,将生鸡蛋置于其中,然两刻钟,鸡蛋便由生转熟,敲一颗进嘴里,欢欢喜喜下山去....."
书中,刘二福笔下所涉景观中的山、石、水、云、雾都十分生动,活灵活现,配上小生画的图,任何一人看来,都仿若身临其境。
末尾处还用小字添加了泡温泉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不宜过长等。
刘二福的速度很快,傍晚时分,已写好了几十页。
众人拿着刘二福的手稿纷纷传阅,爱不释手。
“好,写得真是太好了。”楚天赞不绝口。
里面写有很多他此前未曾留意到的美景,如今通过文字细细品来,仿佛重历一遍过往,置此情境,一时心潮澎湃。
“前人经验着书之典范。”云老评价极高。
云老最看好的便是,书中所涉地形地貌,读起来竟无一丝乏善可陈。还将自己踩过的坑,一路增长的经验,详细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