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二福新选的村长,名叫赵初来,是个三十七岁的中年汉子。
赵初来平日里为人和善讲原则,是村里为数不多反对溺婴弃子之人,三年前更是为阻止发小犯错而打了一架,只是最后孩子还是没了,两人也再无来往。
刘二福对赵初来的初印象挺好。
彼时,刘二福刚走到赵初来院里,就听他教子道:“是人,都会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大力年幼失怙,讷于言语,让他当面赞扬你,非他本性,但他也绝对不会当众说你的不是,怕你下不来台。所以,他只能默不作声。我觉得,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进门交谈,刘二福看出他比大部分村民懂变通,且正直善良。
又听安安说他家的孩子也不错,才有了让他暂代村长的想法。
事实证明,往后数年他不但当好了这个村长,还让村庄建设一直处于领先。
这要归功于赵初来的敢想敢干,以及他在处理问题上总能做到不偏不倚,少有私心。
... ...
这日,县衙张贴了新的布告,颁布三条新令。
一、发现谁家有“溺婴弃子”,全家逐出宁闵,村长撤职。
二、县衙每年设立一个奖学金名额,用于资助考核排第一、天赋异禀的贫困生。
三、农具以旧换新,同等斤两无偿置换新改良农具,一家一户仅限一件农具。
布告内容一目了然,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第一条涉及较严重的后果,百姓纷纷提醒,村长如临大敌。
第二条突然就让安安的小学堂爆满,只是大部分人都没坚持几天,要么是太笨了学不会,要么就是太远了不方便……
第三条刚开始大部分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有人拿家里旧锄头换了把形状有些不同的新锄头,据说使起来比旧锄头还好用很多,人们才开始纷纷效仿。
“只能换一样重的锄头吗?”路人甲。
“可以换其他重量的,多出来的重量要给银钱。”路人乙。
“还要给银钱啊?”路人甲。
“你买东西不给银钱呐?我看官家这次可没赚钱,收的再便宜不过了。”路人丙。
“给,给,怎么个便宜法?”路人甲。
“这么说吧,有生以来就没见过这么便宜的锄头。”路人乙。
“哎呀,那我明儿也来换。”路人甲。
“赶紧的。可惜一家只能换一把,多买一把还是以前的价钱。”路人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