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1 / 2)

新婚后的日子不变,还是看似无事,却总是忙忙碌碌,时间就这么摇晃着到了三月廿七,要立夏了。

这日早起,谢俞煮了一碗鸡蛋,有鸡蛋,也有鸭蛋。

李清和还当是谢俞是不是想吃鸡蛋了,虽然多了些,也不是什么大事,接过就要剥起来,谢俞轻拍他手背,“啧,这是让你拿去给唐明他们分的,咱家的鸡蛋我另外还煮的有呢。”

李清和不自觉就想离谢俞更近些,等快贴在一起,才黏黏糊糊的开口问道,“今日煮这么多鸡蛋给他们作甚?”

“今日立夏啊,立夏蛋吃了好呢,吃了立夏蛋,身体也健壮。”谢俞嫌弃的把李清和那张凑近的俊脸别到一边,随口解释道。

喔,原是习俗啊,李清和慢悠悠地端着鸡蛋溜达去唐明他们正建造的新宅那儿,虽然他们也有落脚的空屋,可这几人基本是从早到晚都盯着新宅的建造,也不知怎么就那么着魔。

唐明老远就瞟见了李清和的身影,却见他挪步似驴,走半天也不见近前来,急性子的唐明干脆自己颠颠儿的跑过去迎接他。

“清和清和,你咋过来啦?”

李清和见唐明就要冲过来,赶紧手一护,身子一转,避开他太过热情的动作。

唐明也不恼,凑过头看他手里,“你这拿的啥啊,宝贝似的。”

李清和步子迈的大了些,声音飘飘的传来,“谢俞给你们煮的立夏蛋,有鸡蛋也有鸭蛋,你们自己分,碗我得拿回家。”

于仁义坐在个木墩子上,他耳力极好,见李清和走近,冲他笑笑,“让弟妹费心了。”

李清和斜他一眼,“瞎客气什么,拿个装蛋的物什来,我娘子还在家等我回去呢。”

唐成嗤笑一声,“呦呦呦,我-娘-子还-在-家-等-我-”

“哼”,李清和傲娇的轻哼一声,待把立夏蛋都从碗里装到唐明手里的布袋子,毫不犹豫地转身回家了。

到家的时候,见谢俞正准备淘米,他赶忙上前,空碗递过去,把米筛接过,“我来洗。”

这米筛里的却不止米,还有颜色各异的豆子,李清和疑惑的看着谢俞,意思是为何要洗这个。

谢俞点点那豆子,“你瞧,红豆、黄豆、黑豆、青豆与绿豆,再配上白米,这叫五色饭,立夏吃这个,人健壮,禾丰收。”

说话间李清和已经把豆子连米都洗好,拿上锅去蒸,谢俞则拿上只细软的毛笔在煮好的鸡蛋上画着画,不知何处玩闹回来的曜儿带着疾风眼巴巴地守在谢俞边上。

曜儿人还小,谢俞只画了三个鸭蛋,从袖子里掏出早已编好的丝带,把蛋放进去,“来,曜儿。”

曜儿乖乖的把脖子伸过去,脖子上坠着三个鸭蛋,还怪沉的,但曜儿却高兴地摇头晃脑,就要出门找小伙伴们“斗蛋”,被谢俞喊住,“等会儿再去玩,咱们得去村口称重啦。”

说完还拍拍李清和手臂,“咱们都得去喔。”

李清和手指反点自己,“我?”

“嗯呐,这称重是求福气,求保佑的,寓意好,你当然也得去啦,咱们一家人都得平平安安呐。”谢俞含笑看着他,眼睛里只映照出李清和一人的身影。

虽然已经成亲了,但某些时候李清和还是招架不住谢俞这么直白的眼神,耳朵尖“簌”地透出点红,手倒实诚的搭上谢俞的肩头,“嗯,那是得我们都去。”

自家门往外走去,随处跑动的都是脖子上挂着蛋的孩童,看方向,都是去村口称重的。

大木秤秤杆部分油光发亮,呈黑色。那秤钩看着比寻常的大不知多少倍,秤钩下挂着两个木筐。

要帮忙称重的几个大汉在一边候着,看身板,是村里头选出的健壮且有力气的人,村长在一边拄着拐棍,“妇人汉子排后边哈,先老人、孩子同未嫁的姑娘们称。”

孩子们倒是乖巧起来,一个个的自觉排好。

“咋那么像一头头待宰的年猪呢”一妇人暗自嘀咕,却忘记了自己嗓门有多大,此话一出,一片哄笑,“小年猪”们还跟着一块儿笑,抖得箩筐都在动,称秤的汉子无奈的等他们笑好了才开始看秤。

“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吉祥话由汉子们说起来,带了些磅礴大气的意味,围观的爹娘们还捧场似的喝彩。

孩子们称完,便是老人了,村长头一个坐进去,手牢牢抓着箩筐边边,哟,晃来晃去的,老人家还挺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