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娇娇这边不好耽误太久,成亲可以迟点,但定亲就得早点定下来了,省得别人笑话。
杨泽写了信加急送回老家,林荣派了护卫队和向导去接岳父岳母一家上京。京城里也有条不紊地走流程了。
双方都有意,接下来的流程就快了,国公府请了媒人,纳采、问名、纳吉,三个流程走下来,杨泽也没咋参与到,只觉得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
等他从国子监旬休回来,还没回过神来,他和崔娇娇已经过了小定,到了这一步,基本上亲事算是定下来了,没什么意外就等着选好的吉日纳征,也就是送聘礼了。
子曰;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聘者为妻,奔者为妾。
在大兴初建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很多礼法也变得不那么重视了。而随着这几十年的安定繁荣发展,又开始重礼法讲尊卑了。
大兴一般人家只娶一个正妻,但是也有些人家娶妾,官府也是默认,但是正妻和妾的地位完全不同,官府只保障正妻的身份地位,大户人家的嫁妆清单都有详细记录,甚至在官府备案的。如果发生婚内纠纷,正妻可求助于官府出面处理,嫁妆,是属于女子的私人财产,即便是夫君也不能占有。
而女子的嫁妆,往往就跟男方送的聘礼是相辅相成的。
聘礼是对妻子身份的尊重,没有聘礼就不能将妻子娶进门,正所谓无聘不成婚,聘礼成为婚姻结成的必要条件。
随着大兴的经济整体状况越来越好。从官员世家到普通百姓生活状况都很富足,对于聘礼就更加的讲究。然而这种聘礼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出现很多高额聘礼的情况,让本来成就美好姻缘的事情演变成奢靡攀比之风,也让一些适龄的青年因付不起聘礼而不能婚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官府也开始出面控制此事。
不过即便官府出具了相关的条文,提倡简约自由婚配,禁止演变成买卖女儿,但是山高皇帝远,皇帝也不可能总盯着人家嫁娶。不少家族,特别是一些没落的侯府,更是幻想通过嫁女来换取高额的聘礼。
相府的经济状况良好,相爷就一个正妻,正妻就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妻子所有的嫁妆除了分一部分给女儿出嫁时作为嫁妆,其他的都由儿子继承变成了相府的产业。虽说相府的儿孙们都读书天赋一般,但胜在听话,循规蹈矩地按部就班在相爷安排的各小官的岗位上干着,不出意外,家里富足的生活肯定没问题。
而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要出嫁,早在几年前,陈氏就已经开始给女儿准备嫁妆。原本是做着嫁入皇家的打算。嫁妆都按皇家的高规格准备。可没想到却是一拖好几年。
杨泽要来相府下聘礼,数目,规格都是经过商讨好了。这聘礼一般与身份地位挂钩,自己一介举人而已,连官身都未有,只能按自己最高能力,并不想打肿脸充胖子。相府也没有狮子大开口,提出的聘礼数目都跟时下家族嫁女差不多的数目。可以说,已经是完全最低标准在进行了。
不过国公府又在相府提的聘礼单上都加了两成,其实杨梅心里也清楚,相府提出的这些条件并不过分,可以说是相当照顾到杨泽的地位了,不过看着这白花花的银两花出去,还是心里忍不住地颤抖。
这在京城里娶个媳妇可真费钱啊!
终于到了下聘这日,杨泽打扮得精神帅气,与礼时队伍从杨泽的院子出发穿过几条巷子便来到相府,一路上热热闹闹地敲锣打鼓,让街坊邻居都知道相府千金已有所属。
相府收下聘礼后就相当于正式对外公开。答应了这门亲事,再选一个黄道吉日即请期,至此就相当于订婚成功,随后就等着迎亲日了。
忙碌的一日,杨泽感觉自己如同提线木偶般,被安排着做这个做那个。好不容易回到院子里,遣散了帮忙的人回国公府,自己一倒下就睡了。
潮州有句俗话叫:“爱某得刻苦。”意思就是要娶媳妇就得辛苦得努力。
他今日总算是稍微体会这句话了,这习俗一道一道的走下来,真的人都要脱层皮了。之前阿宏娶雅雯,他跟着帮头帮尾的,倒没有觉得忙乱的感觉,如今到了自己娶亲,真是脑子里一片懵。
今日也只是匆匆见了崔娇娇一面,都顾不上说话,舒出一口气,想着往后还有大把的相处的机会,慢慢地沉入梦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相府里头,荣华院里满满当当地摆着今日杨泽送来的聘礼。
崔娇娇喜上眉梢,随娘亲和姑姑清点着聘礼单子。
她到现在还感觉自己想在做梦一般,嘴角就没下来过,陈氏瞥了她一眼,“哎,女生外向啊,这还没出嫁呢,你看看,这心都飞出去了。”
“嫂子,这般优秀的女婿,你就在心里偷笑吧。”崔娇娇的姑姑道。
“希望吧,你以后才知道,嫁个穷小子是什么滋味。”陈氏赌气地说。今日的聘礼送的比之前商议的还多了几成。但是要知道,之前给的提议便是一降再降,跟自己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完全不匹配。
“穷和哭我都不怕,只要他真心待我,再穷再苦也能过。”崔娇娇道。
陈氏摇摇头,这傻丫头,“你那里吃过什么苦,你知道什么是穷,你长这么大,有自己赚过一个铜板吗?真是气人的丫头。”
崔娇娇笑眯眯地道:“娘亲,莫恼,女儿也不是那没本事的人,您瞧瞧您今儿个头上插的,手里戴的,这首饰都是我给金玉满堂画的花样稿子赚回来的,可都没有花一分钱的。您说我没赚过一个铜板,实在是看不起人咯。”
“啊?”陈氏翻开袖子,这精美的手环确实是女儿所赠,因为花纹好看。她这镯子已经戴了一年多没换下来。她还以为这丫头整日拿着自己贴补的银两,还给自己买首饰,结果却说是她自己赚回来的。
“娇娇好本事。嫂子您可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