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雷火(1 / 2)

明州定海县有个蒋员外,那可是个出了名的大善人,钱财对他来说就是浮云,义气才是他心中的宝贝。一听说家里的子侄们不争气,把田产给卖了,他立马就按照原价买下来。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这些子侄们可能还没法自立,于是又把田产还给他们,一分钱都不要。就这样,买了还,还了买,来来回回好几次,蒋员外愣是没一句怨言。

有一天,蒋员外打算坐船去郡里办事。他上了船,走到船尾的舵楼去方便一下。哪知道,刚巧遇上了一股回旋风,风势猛烈,一下子就把他吹到了水里。船上的人见状,赶紧抓住他的衣服想救他,可蒋员外就像是被什么力量拖着一样,根本拉不上来。船在海上飞一般地前行,大家一边喊着救命,一边眼睁睁地看着蒋员外越来越远。

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一声:“快看,水上有个人!”大家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一个人正稳稳当当地站在水面上,随着风势往船这边飘来。再仔细一看,哎呀,这不就是蒋员外嘛!大家赶紧把他拉上船,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蒋员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说:“我刚才溺水的时候,感觉脚下有个像蓬草一样的东西托着我。正好顺风,我就像是骑在蓬草上一样,被风送回了船边。”

大家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议论说,这肯定是蒋员外平时积善行德,老天爷在报答他呢!这个故事后来传到了李郁光祖的耳朵里,他听了之后也是啧啧称奇,感叹好人终有好报啊!

绍兴六年的三月廿一日,平江虎丘山上来了一位常州僧侣,法名法道。这哥们儿因为生病,住进了延寿堂。哪知,这病来得蹊跷,他突然变了形,化身为一只饿鬼,脑袋大得吓人,脖子又细又长,咽喉处泛着青色,还能口吐猛火!人们给他送吃的,他大叫:“这是铁丸啊,我可吃不了!”就这样折腾了整整七天。

长洲县令听说了这事儿,赶紧请来了道法师来救这病僧。道法师看着法道,说:“你生前肯定有啥见不得人的事儿,赶紧自己坦白吧。佛法可是允许人忏悔的,我为你诵咒解释。”病僧犹豫了好久,才开口说:“以前我在庐山慧日寺当典座的时候,偷过寺庙里的菜,每天换一升酒喝。后来到了江州能仁副院,又用多余的米换酒喝。就这两桩罪孽。”

道法师一听,说:“既然你知道错了,那我就救你吧。”说着,他掰开病僧的嘴,灌进去一些咒水。这咒水一下去,病僧就昏睡过去了。一直睡到天亮才醒,醒来后就要喝热汤吃粥,渐渐地也能吃东西了。没过几天,病就全好了。

这事儿后来被一个名叫日智的和尚在虎丘寺亲眼所见,他告诉我们:“哎呀,那法道可真是遭了报应啊!不过好在最后他还是悔过了,不然这饿鬼的身份可得一直当下去咯!”这故事听起来真是又吓人又有趣,让人不禁想,这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绍兴二年十月的一个黄昏,宣僧日智来到了台州黄岩县西乡,打算在一家山寺借宿一晚。次日清晨,寺里的和尚邀请他共进早餐。就在这时,两位村民张老和陈老走了进来,一脸焦急地请求主持和尚为他们的孙女施戒。

张老叹了口气,说:“我那孙女佛儿,才十五岁,昨晚突然暴毙。五更时分,我们准备为她收敛遗体,她奶奶舍不得,抱着她痛哭。就在这时,佛儿突然睁开眼睛,大喊说她全身是水,手脚都痛得要命。”

陈老接着说:“我们问她怎么回事,她告诉我们,昨晚有两个使者来追她,押着她走过一个叫叉岭的地方。那地方离我们西乡有十多里远呢,她实在走不动,就被铁椎狠狠地打了两下背,痛得要命。叉岭下有个池塘,池上有座桥,那使者让她站在桥上。她还看见有人用黑被子裹着两个人进了门。那两个使者也想用花被子裹她,说她欠人家一千五百钱,现在得还。佛儿求他们让她回家找奶奶拿钱,可他们不肯。旁边有个绿衣人说,佛儿曾经听过般若经,可以饶恕一次。那两个使者没办法,就把她扔进水里走了。好在池水不深,她自己爬上岸,就赶紧跑回家了。”

张老说:“我听完这事儿,赶紧跑到叉岭去查看,果然看到陈家有个池塘。我拜访了主人,问他昨天家里生了什么,他说家里的狗生了三只小狗,两只黑的,一只带斑点的。那带斑点的被狗妈妈衔到池塘里淹死了,只剩下两只黑的。我把孙女的话告诉了他,还拿出一千五百钱作为赔偿。可陈老说,他们从没在佛儿那儿借过钱,不肯收。我心想,如果不还这笔债,我那孙女以后也难逃厄运,于是就带着陈老来请主持和尚施戒,并把那笔钱捐给了寺庙。”

日智听完,好奇地问:“那佛儿是怎么听到般若经的呢?”张老回答:“她曾经和她妈妈一起去县里的洪福寺,听过景详师开堂讲法。”

这事儿听起来真是离奇又有趣,日智心里暗想,这世上还真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在平江城里,有个草桥上的屠户叫张小二。绍兴八年的时候,他跑到十五里外的黄埭柳家去买狗。这狗一看见张小二,就满脸喜色,直接冲上来蹭他。张小二提着狗耳朵,估摸着这狗的重量,花了三千钱买了下来。这狗也真是聪明,不用绑就跟着张小二回家了。

走到齐门外的时候,张小二怕狗跑了,就拿绳子想拴住它。哪知道这狗突然开口说话了:“我可是你爹啊,又不欠你钱,你可别杀我!”张小二那会儿正喝得醉醺醺的,也没听明白,就带着狗回家了。

到家后,他让老婆做饭。这狗又跟他老婆说:“儿媳妇啊,我是你公公啊!七八年没见你们了,现在终于回来了。就欠柳家三千钱,已经还了。你可千万别杀我啊!你丈夫寿命不长,只有一两年了,赶紧让他改行吧,不然下辈子可就没法做人了。我现在饿得慌,快拿饭来!”

他老婆一听,赶紧把饭分了一半给狗吃,张小二也没发觉。等张小二吃完饭再要饭的时候,饭已经没了,气得他直瞪眼。他老婆就把狗说的话全告诉了他,张小二这才吓得要命,留着狗养起来,再也不敢杀了。

可是三天后,这狗跑到蒋家去咬人,结果被杀了。张小二也吓得赶紧改行,去油坊当了仆人。唉,这事儿说起来也真是离奇,狗开口说话,还预知未来,看来这世界上还真有咱们不知道的事儿啊!

李似之侍郎曾经说过,自打世道艰难以来,士大夫们的祸福啊,那可都是命中注定的。想当初建炎丁未年间,傅国华尚书墨卿在舒州当太守,听说武昌那边乱子不小,心里就犯嘀咕,毕竟武昌离舒州也就隔了蕲黄这么点地儿,要真闹起来,舒州可就遭殃了。傅尚书这人,还曾经出使过高丽,捞了不少好处,因此挺舍不得这些家当的。于是他赶紧让弟弟带着全家老少跑到江宁去避风头。

他们一家到了江宁,就把船停在江边上。船家告诉他们,这儿草寇多得很,不如进闸子里安全。正好江宁的宇文仲达宇文大人跟傅尚书关系不错,傅家人就去找宇文大人借了钥匙,开闸进了去,心想这下总算是安全了吧。

哪知道当天晚上,有个叫周德的士卒突然反了,把他们的船给劫了,傅家上下一个不留,全都被杀了,就留下一个老丫鬟。你说这事儿邪门不邪门?舒城那边倒是风平浪静,啥事儿也没有。

还有吴昉和顾彦成这两位,他们是两浙的漕运官。那时候杭州有个士卒叫陈通,对当官的积怨已久,一直想找机会闹事。正好顾彦成去吴兴巡视,陈通就强忍着没动手,硬生生等了一个月,等到顾彦成回来。那时候杭州的官吏和漕台的人都出来迎接顾彦成,结果当天晚上就变天了,官吏们全都被杀了个精光。

可顾彦成呢?他那天跟家人在城外一个寺庙里做法事,还没进门就听说乱了,赶紧又跑到湖州去了,这才逃过一劫。你说傅尚书有心避祸,结果全家还是遭了殃;那杭州的士卒等了一个月才动手,顾彦成却偏偏逃过了一劫。这事儿啊,真不是人力所能为的,看来真的是命里注定啊!

话说泉州有个和尚,名叫本偁,他给我讲了个他表兄的故事。他表兄是个跑海贸易的商人,有次打算去三佛齐做生意。按常理,得往南走三天再转向东,不然就会撞上一片叫焦上的危险海域,船到那儿指定得碎成渣。

这不,他表兄有次出海时,恰好遇上大风,船跑得飞快。才过了两天半,他就觉得该转向东了,赶紧调转船头。可惜啊,已经来不及了,船直接撞上了焦上,整船人都掉海里了,只有他表兄命大,抓住了一块木头,在水里漂了三天。

三天后,他漂到了一座小岛边上。心想这回肯定活不成了,就扔下木头,上了岸。走了没几步,发现有条小路,路上还挺干净,像经常有人走似的。

过了好一会儿,来了个女人,全身一丝不挂,说话叽里咕噜的,听不懂。这女人一看见他表兄,高兴得不得了,拉着他的手就进了个石洞。晚上还跟他一起睡,到了天亮,就用块大石头把洞口堵上,自己出去了。

这女人每天傍晚回来,还带些奇怪的果子,味道特别好,都是世上没见过的。就这样过了些日子,他表兄在这岛上也挺自在的,想干嘛就干嘛。七八年下来,还生了三个孩子。

有一天,他表兄闲得无聊,走到海边散步,突然看见一艘船靠了岸。船上的人也是泉州的,因为大风误打误撞到了这儿。更巧的是,这人还是他表兄的老熟人!他表兄赶紧跳上船,那女人也追了过来,但已经来不及了。她气得大骂,眼泪都快哭干了,他表兄在船篷底下举手跟她告别,也忍不住掉眼泪。

最后这船扬帆起航,他表兄终于回到了家。你说这事儿悬不悬?跟演电影似的,真是无奇不有啊!

在常德府的查市,有个富得流油的余翁,他家每年收的谷子都能堆成小山,足足有十万石呢!但这位余翁啊,心地特别善良,卖谷子时总是减价,买他谷子的人每买一石,他还会多送半升。他做的善事多了去了,这儿只是举个例子。

就在庆元元年的六月,余翁正在书室里念经,突然之间,雷电交加,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似的。这时,一个樵夫跑到门外躲雨。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青巾布衣的道人出现了,他把樵夫领进余宅,让他蹲在经桌下避避雷。道人自己则坐在那儿,悠哉游哉的。

不一会儿,雷火就像闪电侠一样冲进了书室,在屋里绕了几圈,然后就消失了。等雨停了,一个仆人跑来告诉余翁,说门楣上出现了红色的新字。余翁出门一看,上面写着:“樵夫董二,前世五逆,罪恶贯盈,上帝有敕罚之,被陈真人安于慈喜菩萨诵经桌下护之,诸神不敢近。”一共三十九个字。余翁读完这些字,那道人就不见了。

没过多久,余翁就坐在那儿安详地去世了。这事儿啊,真是让人觉得神秘又诡异,就像是在看一部悬疑大片,让人猜不透、摸不着头脑。你说这雷火、道人、红字,还有余翁的离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看来,这常德府的查市,真是藏龙卧虎,什么奇怪的事儿都能碰上啊!

鄱阳主使周世亨卸任后,就一门心思地供奉观世音菩萨,那叫一个虔诚啊!庆元初年,他发了个大愿,说要亲手抄写两百卷经书,送给别人诵读。可惜啊,这活儿一拖再拖,结果给拖出病来了。他赶紧向菩萨祈祷,求菩萨保佑他早日康复。病稍微好点了,他就拿出三千钱和一石米,交给造纸的江匠,让他专门抄经用的纸。

可这江匠啊,拿到钱后,却用这些钱做了别的纸,拿到城里去卖。周世亨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就责怪他。江匠哭穷说家里穷得叮当响,周世亨心一软,又给了他一笔钱。江匠卖了纸,每次卖的时候都把纸裁成六七段,心里那个慌啊,赶紧回家重新做纸交给周世亨。

周世亨请了个和尚,把这些纸折成册,然后就开始斋戒抄写经书。刚抄了二十卷,突然一大群乌鸦在屋顶上乱叫,赶都赶不走。周世亨赶紧到菩萨像前祈祷,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鸦中箭了,血流不止。其他乌鸦想帮它拔箭,但拔不出来,所以都急得乱叫。

周世亨连忙念诵宝胜如来和救苦观世音两位菩萨的名号,然后用笔一指,那箭竟然自己掉下来了!乌鸦一下子飞上了天空。周世亨正赞叹不已呢,突然那支箭从天井里落下来,正好掉在佛龛里。这灵感,真是太神奇了!

这事儿传出去后,大家都说周世亨供奉菩萨真是灵验啊,连乌鸦都能得到菩萨的保佑。周世亨也因为这事儿,名声大噪,成了个传奇人物。不过啊,他自己心里清楚,这灵感可不是凭空来的,还得靠自己虔诚供奉,才能得到菩萨的庇佑啊!

在温州瑞安,有个道士叫王居常,字安道。后来呢,他选择还俗,在东山安了家。有一次,他做起了海上贸易,前往山东,结果不小心被伪齐给抓了起来。幸好他机智过人,从陆路逃了出来,准备回家。

到了开封的那天晚上,王居常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人告诉他:“你明天就要死了,会遇到一个骑着白马、穿着军装、背着弓箭的人,他就是来杀你的。你得赶紧喊‘搜山大王救命’,如果他笑了,你就能活;如果他怒了,那你就死翘翘了。这是因为你前世杀了人,现在来还债了。”

王居常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第二天走在荒郊野岭的时候,果然看到一个骑着白马的人,跟梦里描述的一模一样。他赶紧跪下大喊:“搜山大王救命啊!”那人一听,居然笑了,然后骑着马就走了。王居常就这么逃过一劫。

后来,他回到家乡,把梦里那人的形象画了下来,天天供奉。这事儿啊,也是朱亨叟告诉我的。你说这王居常是不是走了狗屎运?前世杀人,这辈子居然能靠喊一句“搜山大王救命”就逃过一劫。这搜山大王也是挺有意思的,救人不靠法术,就靠笑一笑。看来,这世道啊,还真是无奇不有!

在漳州的漳浦县,有个叫敦照的盐场,坐落在海边。有一天,将官陈敏来到这里,打算从渔师那儿买几条沙鱼做鱼线。没想到,他居然买到了一条超级大鱼,长达两丈多,重得有好几千斤呢!

当陈敏剖开鱼肚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里面居然躺着一个人,皮肤还像活着的一样。原来,这人是刚被大鱼吞掉的。这事儿听起来就挺诡异的,你说这鱼肚子里怎么还能躺个人呢?

再说到绍兴十八年,那会儿有只巨大的海兽乘着潮水进了港口,结果潮水退了,它就走不了了,只能躺在港口里。这海兽躺在水深丈五尺的地方,人们得用长梯架在巨舟上,才能爬到它背上,而背上离水面还有丈余高呢!

当时正好赶上饥荒,乡亲们一看这大家伙,纷纷跑来剖割它的肉。那一天,大家就从这海兽身上割下了好几百担肉呢!奇怪的是,这海兽就像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

直到第二天,有人剜它的眼睛,它才感觉到痛,开始在水里翻腾。旁边的船都被它弄翻了,好在没人受伤。就这样,大家割了整整十天,才把这海兽的肉割完。这期间,很多人都靠这海兽的肉活了下来。而且,这海兽的脊骨还特别好用,可以用来舂米。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离奇又有趣,你说这海兽是不是成精了?怎么就这么巧,赶在饥荒的时候跑到港口来呢?还有那条吞人的大鱼,它肚子里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疑问就像一个个谜团,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

兴化有个叫吴公诚的人,字君与,已经七十岁高龄了,退休时还挂着大夫的头衔。有一天,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人告诉他:“老头儿,你官场上还有七百千的俸禄没领呢!”吴公诚一醒,立马翻出那些券历核对,嘿,还真有七百千的俸禄没领呢!

吴公诚琢磨着,这事儿有点蹊跷啊,于是他召集儿子们开会:“我说啊,我这七百千的俸禄,咱们就别去领了,说不定能多活几年呢!”儿子们一听,觉得老爸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把这事儿给封了口,谁也不再提。

结果一年后,吴公诚就驾鹤西去了。这时候一算,他退休后的半俸,正好也是七百千,这跟他梦里听到的数字一模一样,但又不是以前积累下来的。

吴公诚去世后,他的儿子跟郡守是老交情,就把这七百千的俸禄给领了回来。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诡异,你说这梦里的信息是怎么来的呢?吴公诚老爷子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才做了个这样的梦?这事儿真是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就像一部悬疑小说一样,让人猜不透、摸不着头脑。

在福州城的南边,有个叫禊游堂的地方,堂下有个占地几十亩的大莲池。有个叫金四的百姓,靠这个莲池赚了不少钱。他的家在南台,离莲池有七里地远。因为怕有人偷莲,他每天晚上都得去巡逻。

有一天晚上,金四在一条小路上遇见了一个奇怪的人。他走过去问那人:“喂,兄弟,这么晚了,你在这里干嘛?”那人回答说:“我有点事要办,刚好晚上回来。”金四一看时间,已经二更天了,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金四这人胆子大,他看这人的举止有点不对劲,走的也不是人常走的路。于是,他心生一计,对那人说:“兄弟,我家在江南,刚才喝酒喝多了,有点醉,回不去家了。要不这样,咱俩轮流背着对方走。你先背我到合沙门,然后我再背你到马铺,最后你再背我过浮桥,怎么样?”那人一听,觉得挺有意思,就答应了。

就这样,两人按照约定开始轮流背着对方走。走到马铺的时候,金四突然紧紧抓住那人,大声叫家人拿烛火来。火光一照,金四惊呆了——原来那人竟然变成了一只老鹞!

金四赶紧叫人把这只老鹞绑起来,然后一把火给烧了。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说金四真是个胆大心细的汉子,不仅守住了自己的莲池,还揭开了一个神秘的谜团。不过,也有人好奇地问:“那只老鹞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要冒充人呢?”这事儿,恐怕只有金四自己心里清楚了。

在临安,有个姓张的公子哥,有一天他闲来无事,逛到了一个寺庙。在寺庙的角落里,他发现了一尊古佛,这佛爷的身子倒是完好无损,可手脚却残缺不全。张公子心想,这佛爷也太可怜了,于是就把他请回了家,恭恭敬敬地供了起来。

没想到,这尊佛爷还真有灵性,供了一年多,就开始显灵了。张家的大小事儿,这佛爷总是预先告知,一准儿没错。就这样,过了二三十年,张公子对这佛爷越发敬重。

可就在建炎年间,金兵打到了临安,张公子吓得东躲西藏,最后藏进了一口枯井里。也不知是梦是醒,他竟然看见那尊供在家里的佛爷走了过来,跟他告别。佛爷说:“张公子啊,你这次有难,怕是难逃一死。我也没什么办法救你,只因为你前世在黄巢作乱的时候,杀了一个人。那个人现在叫丁小大,明天就会来这儿,杀你报仇。这是你的宿命,躲不过去的。”

张公子一听,吓得魂飞魄散。第二天,果然有个人拿着长矛来到井边,吆喝着让他出来。张公子一露头,那人就要杀他。张公子急中生智,大喊一声:“你不是丁小大吗?”那人一愣,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张公子就把佛爷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丁小大听了,沉默了一会儿,把长矛扔在地上,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你前世杀了我,我今生杀你,那来世你是不是还得杀我?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算了,我放你一马,咱们的恩怨就此了结。不过你在这里呆着,肯定会被后面的金兵抓住。你跟我走吧,我保护你几天,等你安全了,我再走。”

于是,丁小大就带着张公子走了几天,一直等到他脱离危险,才让他离开。原来,这丁小大是个河北人,被金兵抓去当了签军。这事儿啊,都是陈季若说的,听起来真是离奇又有趣,你说这佛爷和丁小大,是不是前世今生都有扯不清的缘分呢?

在宣和年间,京城里有个读书人,元宵节那晚他出门赏灯,走到美美楼下时,发现人太多了,简直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挤都挤不动。他只好停下脚步,站在那儿喘口气。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一个美妇人,看上去慌慌张张的,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他好奇地问她怎么了,美妇人回答说:“我跟朋友一起出来看灯,结果人太多,走散了。现在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去了。”

读书人一听,心里就乐了,觉得这美妇人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啊。他赶紧用甜言蜜语哄她,美妇人居然也欣然同意了,说:“我在这儿站了这么久,要是再不走,肯定会被别人抢去卖了。不如就跟你回去吧。”

于是,读书人兴高采烈地把美妇人带回了家。接下来的半年里,他就像捡了个宝贝一样,对美妇人宠爱有加。奇怪的是,这半年里,居然没人来找过这美妇人,就像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有一天,读书人邀请了一个好朋友来家里喝酒,还特意让美妇人出来伺候。过了几天,朋友又来找他,神秘兮兮地说:“你前几天带回来的那个美妇人,到底是从哪儿弄来的?”读书人得意地说:“我用钱买来的呀。”

朋友却摇摇头,说:“不对,你得说实话。我那天喝酒的时候,注意到每次蜡烛一灭,她的脸色就会变,我觉得她肯定不是人类,你得小心点儿。”

读书人听了,心里虽然有点儿慌,但还是嘴硬:“我们相处了这么久,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朋友见他不信,就说:“要不你去找葆真宫的王文卿法师看看吧,他擅长画符念咒,要是真的有鬼魅作祟,他肯定能看出来。”

读书人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去了葆真宫找王文卿法师。法师一见他,就惊呼道:“你身上妖气极重,恐怕不好治啊。这个鬼魅非同一般,比寻常的鬼魅厉害多了。”说着,他还指了指旁边的客人,说:“以后这些人都能作证。”听得在座的人都心惊胆战。

读书人这时已经听说了朋友的话,不敢再隐瞒,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法师。法师问:“这个鬼魅平时有什么喜好?”读书人说:“她有个很精巧的钱箱,总是挂在腰间,从来不让人看。”

法师听了,就写了两道符给读书人,说:“你回去后,等她睡着了,就把一道符贴在她头上,另一道符放在钱箱里。”读书人回到家,照做了。结果那美妇人立刻就大骂起来:“我跟着你这么久,你居然不信任我,还叫道士来画符对付我!你这是什么意思?”

读书人一开始还想辩解几句,但美妇人直接揭穿了他:“我的仆人已经告诉我了,一道符想贴我头上,一道符想放钱箱里。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读书人无言以对,只好暗中去找仆人问个明白。仆人一开始还不肯说,后来才透露了真相。

到了夜里,读书人留意着美妇人的动静。只见她点起灯来,开始做衣服,一直忙到天亮都没停。读书人越发觉得不对劲,又跑去找王文卿法师。法师高兴地说:“她不过能忍一晚上而已,今晚肯定会睡着的。你按我说的做就行了。”

当晚,读书人果然按照法师的吩咐,在美妇人熟睡后贴上了符。天亮后,美妇人就不见了。读书人以为她已经离开了,没想到过了两天,开封府就派人来抓王文卿法师入狱,说是有家人生病三年,临死前大喊:“葆真宫王法师杀了我!”家人给她洗澡时,发现她头上和腰间钱箱里都有符。于是家人就告到官府,说王法师用妖术害死了他们家的女儿。

王文卿法师在牢里把事情的原委都说了出来,官府就追查到了读书人,还有那天在座的其他客人。大家都证实了王法师的话,王法师才得以免罪。据说这王法师是建昌人,这事儿是林亮功说的,他和读书人的朋友是同窗好友。

福州永福县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律院,住着伯仲两位僧人。伯僧养了一只小狗,每次吃饭都叫它过来。可仲僧特别讨厌这只狗,一看见就骂它,有时候还拿鞭子抽它。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有一天,伯僧出门办事,十天之后才回来。一进门,他就没看见那只小狗。他立刻责怪仲僧:“你一直那么恨这只狗,肯定趁我出门的时候把它杀了吃了!”仲僧拼命辩解,最后实在没办法,才说是因为小狗偷吃东西,他不小心打死了它,然后埋在后面的园子里,绝对没有吃。

伯僧哪里肯信,他偷偷跑到埋狗的地方,挖开一看,急忙跑回去告诉仲僧:“狗虽然是动物,但它的心跟人一样。你跟它结的仇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刚才去看它的身体,头已经变成蛇头了,它一定会来报复你的。你还是别出门了吧,再叫个人去看看。”

仲僧又叫了一个人去看,结果发现蛇头越长越大,他们开始害怕了。仲僧问伯僧怎么办才能化解这个仇怨。伯僧教他,把所有的衣服和钵盂都卖了,对着佛像忏悔。于是仲僧就进了忏悔堂,日夜不停地忏悔,这样过了好几年。

有一天晚上,仲僧在烧纸钱的时候,感觉盆里有东西在动,他以为是老鼠,就拨开灰烬一看,居然是一条蛇!仲僧吓得张大嘴巴,那条蛇趁机钻进他的喉咙里,仲僧就这样死了。

这事儿是本县般若长老惟学说的,他告诉我们,冤冤相报何时了,做人还是善良点好啊!

青州的柴注是个聪明绝顶的捕头,在寿春府任职。有一天,他接手了一个大案子,审问一个抢劫犯。这个犯人交代说,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他开了一家旅店。每当有客人带着大包小包独自入住,他就会把他们杀了,然后把尸体扔进白沙河里。这么多年,不知道有多少人遭了他的毒手,但唯独有一个老太太,他硬是下不了手。

柴注一听,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就问犯人:“哎,你这家伙,怎么就对那个老太太下不了手呢?”犯人叹了口气,说:“那天晚上,老太太一个人来住宿。我跟兄弟们说,今晚有笔大买卖。到了半夜,我派大儿子去推门,结果他过了好久才回来,说好像有个人抵着门站着,推不开。我不信邪,提着刀就去了。到了门口,我凑近门缝一看,哎呀妈呀,红光里站着一个大神,跟房子一样高,背对着门站着,那气势简直要把我吓尿了。我吓得差点摔倒。等到天亮,门才开,老太太正起来梳头,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诵经。我问她诵的什么经,她说是《金刚经》。我这才知道,昨晚那个大神原来是金刚啊!”

柴注一听,哈哈大笑:“你小子也有今天啊!看来金刚大神是专门来保护老太太的,你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

刘敏求,人称好古先生,住在开封郊外,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两岁时得了一场重病,眼看快不行了,刘敏求实在不忍心看,就把儿子送到邻居家,等儿子咽气后再去收敛。

乳母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哭得梨花带雨。这时,一个道士路过看见了,说:“别急,孩子还没死呢。”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药饼,喂给孩子吃了。嘿,你别说,这药还真灵,孩子竟然慢慢苏醒了过来。

道士又从身上掏出一张纸,写了十几个字,然后郑重其事地封好,交给乳母,叮嘱她一定要小心收藏,千万别偷看,否则孩子就没命了。乳母虽然好奇得要命,但还是忍住了。她偷偷瞄了一眼那张纸,发现上面有两个字她认识,是“十九”,其他的就看不明白了。

说来也奇怪,自从吃了那道士的药,孩子的病竟然渐渐好转了。刘敏求心想,莫非这孩子十九岁那年有个坎儿?于是每到十九岁这一年,刘敏求就让孩子吃素祈福,希望能平平安安地度过。结果还真灵验,孩子每次都化险为夷。

就这样,一晃眼到了绍兴十九年,刘敏求已经在建康做了官,儿子也四十三岁了。可就在这一年的三月二十六日,儿子突然病重,不治身亡。乳母还在,想起了当年道士留下的那张纸,于是拿出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九个大字:“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刘敏求一家看到这字条,都惊呆了。原来,那道士早就预知了孩子的命运,而这字条,就是孩子命运的预言。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说那道士是神仙下凡,能预知未来。而那字条,也成了刘家的一件传家宝,代代相传,警示后人要珍惜生命,敬畏命运。

这事儿是梁竑夫说的,他说得绘声绘色,听得人惊心动魄,仿佛那道士就在眼前,那字条就在手边。

潘璟,人称温叟,乃当世名医。有一日,虞部员外郎张咸的妻子、南陵尉富昌龄的老婆,还有团练使刘彝孙的妾室,这三位妇人纷纷找上门来。原来,张咸的妻子怀了五年的孕,富昌龄的老婆怀了两年,而刘彝孙的妾室更是离谱,怀了整整十四个月,可都没见着孩子的影子。

潘璟仔细一瞧,嘿,这可不是怀孕,分明是得了怪病。那些所谓的“胎动”,其实都是误诊。于是他开了几副猛药,让这三位妇人喝下。张咸的妻子喝完后,竟然排出了一百多块肉块,模样还挺像人的眉眼;富昌龄的老婆则梦见两个肤色漆黑的小童,慌慌张张地跑了;而刘彝孙的妾室更是排出了一条大蛇,那蛇还在地上扭动,好一阵才死去。不过说来也奇怪,这三位妇人排出这些怪东西后,身体竟然都好了起来。

还有一位贵江令王霁,这家伙晚上总梦见和一个妇人唱歌喝酒,白天却吃不下饭,这样折腾了整整三年。潘璟给他治了治,病虽然好了一些,但那妇人的模样却越来越沮丧,喝酒也提不起精神,唱歌也不再欢快。直到有一天,王霁终于不再梦见那妇人了。

潘璟笑了笑,说:“病虽然轻了些,但还没完全好。要是梦见一个穿着白衣、戴着青巾的男子,那就彻底好了。”没过多久,王霁果然梦见了这么个人,醒来后就能吃饭了。这事儿后来被北湖的吴则礼给记载了下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话说缙云有个叫叶助的太师,年轻时在睦州建德当个小官。他心高气傲,偏偏一直生不出儿子来,急得团团转。后来,他找到了个算命先生黄某,想问问自己的命里有没有儿子。

黄先生掐指一算,慢悠悠地说:“叶大人啊,您的儿子将来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当到节度使呢!不过,得等您三十岁以后了。要是您现在就想有个儿子,那恐怕也不是个啥好货色。”叶助一听这话,心里那个郁闷啊,跟吃了苍蝇似的。

后来,叶助官运亨通,当上了拱州的官。那黄先生又找上门来了。这次,叶助让他用周易算一卦。结果算出来个贲卦。黄先生一看,乐了:“今儿个时辰属土,土加上贲就是坟字,您这是要生儿子啊!不过,也得有丧妻之痛。”

嘿,还真让黄先生说中了,叶助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可老婆却没了。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少蕴。

少蕴长大后,考了个好名次,还娶了淮东提刑周穜的女儿。周穜也挺信命的,特意请了那黄先生来给少蕴算命。黄先生一卦下去,是个晋卦。他说:“少蕴啊,你三年后得生俩闺女。晋卦下面是坤,上面是离,都是阴卦。晋字里面还有两个口,爻辞里还说‘昼日三接’,这就是三年的意思啊。等这事儿应验了,我再告诉你前程如何。”

少蕴心里那叫一个别扭啊,觉得这黄先生纯属胡说八道。可你猜怎么着?三年后,还真让黄先生说中了!少蕴从维扬回吴兴的时候,又碰到了黄先生。这回,少蕴主动问他:“先生,您以前说的都准了,以后的事儿也告诉我呗。”

黄先生笑了笑:“少蕴啊,你是个大贵人。从这往后,你得当大官,最后还能当节度使呢!可得好好保重身体啊。”

少蕴一听这话,心里那叫一个惊讶啊。他回去就跟他爹说了这事儿。他爹一拍大腿:“哎呀,我想起来了!三十年前也有个姓黄的客人跟我说过这事儿,还说我儿子能当大官呢!这不就是同一个人嘛!”

于是,父子俩就把那黄先生当神仙一样供着。后来,少蕴果然一路高升,当上了尚书左丞。绍兴十六年,他七十岁的时候,告老还乡,还当上了崇庆军节度使。两年后,他就去世了,一切都跟黄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而那黄先生呢,也因为给少蕴算命而名声大噪,成了个传奇人物。

在饶州的谯门之南,有一所官舍,这地方向来有些古怪。绍兴十一年,有个叫韩参的常平主管官搬了进去,还请了个乐平的士人胡价当他的门客。当时郡守程进道也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这里来求学。

后来,程进道要离职了,胡价呢,想趁机给家里的官奴韩秀赎身,于是他就找程进道帮忙。程进道一听,觉得这事儿也不是不行,就答应了。

韩秀得知消息后高兴坏了,当晚就提着酒菜,偷偷溜进胡价的书房,跟他一起喝酒庆祝,还一再叮嘱胡价别忘了她的好处。从那以后,韩秀就经常晚上带着酒菜来找胡价。

有一天晚上,三更天已经过了,西邻的推官厅里客人散尽,有人发现胡价的书房灯还亮着,就喊了他几声,胡价也答应着。可等到天亮,大家却发现胡价死在床上了。

韩参一听这事儿,赶紧问侍童和守夜的人,他们都说每天晚上都有个妇人从宅子里拿酒菜出来,大家以为是宅子里的人,所以也没敢多问。昨晚鸡叫的时候,他们听到胡价大喊大叫,还以为是做噩梦呢,没想到他竟然就这么死了。

大家一合计,肯定是那鬼假扮成韩秀来迷惑胡价,而胡价自己也没察觉出来。这事儿过了三年,通判任良臣搬进了这所官舍。他有个十多岁的女儿,经常看见两个人手牵手在院子里走。后来这女孩得了场大病,任良臣赶紧搬家。再后来,这官舍就改成了驿站。

唉,你说这地方邪不邪门?以后谁还敢住啊!

安昌期,这位昭州恭城的才子,年轻时便一举中得进士。皇佑年间,朝廷平定了侬智高之乱,为了彰显恩泽,特别对待广东、广西两地的进士。凡是曾经参加过礼部考试的进士,都有机会在朝廷中再次应试。安昌期借此机会,顺利得到了横州永定尉的官职。然而,他因某事辞官而去,从此不再涉足官场,而是带着一名小童,游荡于广东的山水之间,尽享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的同年好友胡浚,时任惠州海丰县令,安昌期曾去拜访他,并在那里逗留了很久。两人相聚时,安昌期常常施展一些嬉戏小技,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有一次,他结了几张纸纽,覆盖在上面念咒,过了一会儿,纸纽竟然开始动起来。他慢慢地打开,里面竟然全是活蹦乱跳的小老鼠,咀嚼、跑动都像真的一样。再一盖上去,又变回了纸纽。大家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称赞他的神奇技艺。

安昌期还常常采集山药,嚼碎后吐出来展示给大家看。那山药上的唾液,竟然像胶饴一样粘稠。有时他还会整夜不眠,指着身边的小童说:“别小看了这孩子,将来他会和我一起隐居。”

治平二年,安昌期游览了清远峡山寺。他告诉僧人:“我久闻山中有和光洞,特地来此游览。”说完,他便带着小童前往。然而,他们一去数日未归,僧人担心他们被虎所伤,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最后,在洞前的石壁上,他们发现了一首诗:“蕙帐将辞去,猿猱不忍啼。琴书自为乐,朋友孰相携。丹灶非无药,青云别有梯。峡山余暂隐,人莫拟夷齐。”诗的后面还写着:“前横州永定县尉安昌期笔。”

山僧们纷纷议论,这安昌期究竟去了哪里?莫非他真的和那小童一起,隐居在和光洞中了?而那首留下的诗,又似乎在告诉人们,他并不是真的消失,只是暂时隐去了身影,等待着有缘人的再次相逢。

李神医,这位抚州的大咖,医术可谓是一绝。短短十年间,他便凭借一双妙手,积累了万贯家财。有一天,崇仁县的一个大富豪生了病,特地请李神医来瞧瞧。富豪承诺,只要能治好病,就给他五百万钱作为酬谢。

李神医一番诊治,可是十多天过去了,病情却没见好转。李神医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跟富豪说:“看来我这招儿不太灵,您另请高明吧。”富豪一听,心想:“这李神医平时挺神的,怎么这次不灵了?”不过,既然李神医都这么说了,富豪也就答应了。

李神医给富豪留了几副药,便告辞离去。还没走多远呢,就碰上了另一位名医——王神医。王神医一见李神医,就问他去哪儿。李神医叹了口气,把刚才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神医。

王神医一听,乐了:“李兄啊,你这都治不好了,我这点本事就更不行了。我还是别去了,咱俩一起回家吧。”

李神医却摇了摇头,说:“不对,我摸过那富豪的脉,诊断得没错,药也开得对。可为啥治不好呢?我想了想,可能是我最近运气不太好,不该拿那五百万钱。所以,我才辞行的。你尽管去,我把用过的药都告诉你,你按我的方子治,他肯定能好。”

王神医一向敬重李神医,就照他说的做了。他见了富豪,用了李神医的药,稍微调整了一下药方,然后给富豪服下。你猜怎么着?三天后,富豪的病就好了!

富豪高兴得不得了,按照约定给了王神医五百万钱。王神医回到城里,请李神医大吃了一顿,说:“这次崇仁之行,我啥也没干成,全靠李兄指点。这谢钱我不能独吞,得分你一半。”

李神医却连连摆手:“不不不,这钱我不该拿。本来那富豪的病我是治不好的,现在他能好,全靠你的本事。我怎么能收你的谢钱呢?”

王神医见李神医如此坚持,也不好再强求。后来,王神医以送礼为名,给了李神医几千缗钱,李神医这才收下。

这两位神医,虽然出身平凡,但他们的品行却让人敬佩。他们看重义气,不贪财,这种精神,就连那些士大夫也未必能比得上。

在繁华的南宋年间,有个叫句公素的才子,他原姓絇,却因这姓氏犯了忌讳,于是索性就简化成了“句”。他的名字读起来就像诗词中的韵脚,颇具雅致。宣和四年甲辰,句公素满怀壮志去参加省试,却在梦中被神秘人告知:“你只要到了某个地方就会得到纺织的机会。”他心领神会,以为“纺织”就是“得中”的象征,满心欢喜。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未能高中。

到了建炎二年戊申,他又赴扬州参加考试,梦境依旧,这次神秘人解释说:“纺织就是你的姓‘絇’,你现在已姓絇,应在扬州应试必能高中。”结果却又不如人意。多年后,那个神秘人物再次出现在他的梦里,直言相告:“你在四十八岁时才能金榜题名,现在还未到时候。”当时句公素只有三十八岁,一算还有十年光景,觉得成功遥不可及,便收起了功名之心,退隐到道州,做了一户富家的私塾先生,教导他们的孩子。

直到绍兴四年甲寅,朝廷发布科考诏令,此时句公素已经四十五岁了,认为自己必定无缘科考,不愿前往。但富家主人坚持挽留他说:“我请你来,正是想让你带着我家小子一同踏入考场,你必须去。”并暗中让自己的儿子报名参加了考试,句公素无奈之下只好陪同那富家子弟一同进京赶考。

次年,提交官府的资料中,句公素的年龄竟被误填为四十七岁,而这一年他恰恰正是四十八岁。他心中窃喜,以为这是天意相助,只是对“逢州便得”的预言还是一头雾水。等到揭榜那天,他赫然发现自己名字左边的人姓冯,右边的人姓周,这一年,句公素终于高中,实现了十二年的梦想。三次梦境一一验证,这段奇妙曲折的经历让他感慨万分。

话说在宋朝元符戊寅年间,睦州建德有一位黄司业,家里四岁的宝贝儿子突然失踪,他悲痛欲绝,每日以泪洗面。一夜,他在梦中遇见了儿子,儿子笑盈盈地告诉他:“老爸别伤心了,我已经转世投胎了,您不用太想念我。我前世可是个宰相呢,不过因为冤枉好人,被贬为了平民家的孩子,后来又犯了个小错误,再遭贬谪。如今我就在附近方圆几里的地方,寄身在一个名叫方秀才的家中,以后我会当上官,这一世结束后,我会投胎到更好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黄司业决定按梦中指引去找这个方秀才,果然找到了一个刚出生的男婴,巧的是,这孩子的生日正是自家儿子失踪的那一天——十二月一日。黄司业请求看看这个孩子,婴儿见到他显得异常活泼喜悦,当他递给孩子礼物时,婴儿甚至像模像样地伸出小手去接。自此之后,黄司业不再哭泣,心安了许多。

这位方秀才名叫逸,后来官至朝请郎,他所养育的儿子取名为序。时光荏苒,到了绍兴十二年,方序不负众望,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虽然他的仕途仅止步于常山丞,并在五十三岁那年离世,但他的一生也算波澜起伏,颇有传奇色彩。

以上这桩离奇故事,是由我的挚友执度老兄特意告诉我的,情节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

在邵武泰宁这个地方,住着一位神奇的老头儿,姓俞,人称俞翁。他可不是一般人,据说他家祖上曾在南唐做过太史令,后来南唐后主归顺宋朝,他们全家也随之迁居至此。俞翁年纪虽大,却是出了名的相术高手,尤其擅长从寻常物件的声音中预测吉凶,深受当地人敬重。

话说有一回,少年叶祖洽喜欢骑羊玩耍,俞翁见状,眯着眼睛笑着说:“小伙子,你将来可是要拿全国状元的人,别净玩这些,好好读书吧!”叶祖洽一听,从此便潜心向学。恰好那时,曾任黄右丞的履大人因母丧在家守孝,叶祖洽和另一位本地才子上官同学都拜他为师,共同研习学问。

有一天,两人路过小山寺,偶遇俞翁。老头儿一看见他们,就神秘兮兮地说:“你们两个将来可是状元榜眼的料子,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两人面面相觑,笑着回应:“哪有这么巧的事?”俞翁却笃定地说:“不仅这样,你们还会同年高中呢!我给你们提前准备一道题练练手。”两人半信半疑,随口问道:“什么题目啊?”俞翁随手一指院中那一丛翠竹,答道:“就写这个——竹子的故事。”两人听完,笑着离开了。

没想到,到了熙宁三年,朝廷的科举考试改革,取消了诗赋论,改以策论作为试题,叶祖洽果然一举夺魁,上官紧随其后获得榜眼。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竹一束”,暗指的是策论的“策”字。

此外,俞翁的神奇预见力还体现在许多事情上。比如有一次,他走在田野间,听到潺潺流水声,叹息道:“这水流声听起来挺悲伤的,这片田怕是要换主人了。”果不其然,不久后那片田地真的易主。又有一次,他走进市场,听见音乐声高昂,断言:“金属之声过于激昂,看来要有战事发生,而且会在申酉之时,但我不会有事,会有四个士兵溺水身亡。”果然,几天后,四位戍卒从汀州返回,在市场饮酒作乐时,因争夺歌女起了冲突,挥舞长戈互斗,惊恐之余深夜逃走,却不幸在春潮汹涌的河中溺毙,人数恰巧也是四个。

每当有人问他如何做到如此精准预测,俞翁总是微笑着回答:“日落于子时,五行之中水最旺,此刻金气消亡,因此那些征兆自然显现。”像这样的神机妙算、奇准无比的例子还有很多,以至于现在邵武地区的人们仍在流传着他的一些相术心得。尽管俞翁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的传说依然在当地深入人心。

在邵武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农家小伙儿叫做僧宗本。宣和元年的一天,他正在田间劳作,给田地送饭的时候,无意间在山峡中遇到了一个身穿麻布衣、头发扎成锥髻的道士。道士看上去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宗本热心地说:“我父亲还没吃下午饭,你要不要跟我回家一起吃饭?”谁知道士一听这话竟生气了,啐了一口唾沫在左手拇指上,抽出一把剑抵在他胸前。宗本面不改色,仍然坚持邀请道士回家用餐。道士见状,反而笑了起来:“你这愣头青倒有点意思。”随后解开衣带,拿出三颗红色仙丹递给宗本。宗本接过仙丹准备吞服,却不小心掉在地上两颗,只剩一颗进了肚。

道士再次笑道:“命中注定只能如此。”话音刚落,道士瞬间消失无踪。宗本没有回家,而是径直去了附近的双林院,直接住在了佛殿上。奇怪的是,他忽然变得能说出僧侣们的秘事,引得众人惊叹不已。消息迅速传遍全村,人们纷纷前来询问祸福,络绎不绝,甚至连郡守以下的官员们都派人送来书信,请他写祝福或者颂文。宗本闭目凝神,提笔即成,字体清秀有力,美轮美奂,寺僧们视他为活佛转世,希望他能长居于此提升寺院的声望。宗本却淡然表示:“我的缘分不在这里,我要去汀州拜见定光佛。”

他说到做到,挥袖便出发,走到泰宁的丰岩时,被那里的山水深深吸引,更在梦中看到一位身披紫衣、佩戴金印的人挽留他,于是决定留在那里。当地百姓得知此事,共同出资为他剃度出家,并将废弃的丹霞院恢复启用,供他修行。没过多久,来自沙县的学者罗畸畴听说了他的事迹,专程派人去请他过去。宗本欣然接受,前往沙县。

在那里,时任右史却被贬为地方官的李伯纪丞相前来拜访,宗本赠给他一句颇为玄妙的预言:“青共立,米去皮,此时节,甚光辉。”李伯纪一时摸不着头脑。直到靖康初年,李伯纪重新受到重用,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这才领悟到宗本当年的话。青年学子邓肃志宏也曾见过宗本,宗本指着李伯纪对他说:“你未来的富贵将与此人有关。”后来,李伯纪升迁,邓肃也由一介书生成为了左正言。

宗本在沙县待了一年后,又回到了丹霞院。建炎四年,李伯纪从岭南归来再次探访宗本,宗本在织布机上写下“绍兴”二字,第二年,朝代果然更替为绍兴。他对李伯纪说,此地即将发生血雨腥风,建议李伯纪移居福州。李伯纪听从了他的建议,果不其然,两个月后周围盗匪蜂拥而起,整个县城几乎被焚烧殆尽。两年后的六月,李伯纪担任长沙统帅,途径邵武时绕道拜访宗本,宗本亲自送他到建宁,并催促他尽快前行,特别提醒他留意泰宁一带。离开之前,宗本还在邵武县衙大厅的墙壁上大大地写下“东烧西烧”,又连续写下七个“七”字。就在李伯纪一行刚离开邵武边境,江西的贼寇李敦仁率众攻入邵武城放火烧城,这一天正好是七月七日。

宗本起初住在丹霞院时,曾有一只飞雀停在佛前香炉上羽化成仙,罗畸畴为此写下了《瑞雀颂》,人们都认为这是宗本修行为鸟类带来的祥瑞。绍兴十六年,宗本预言自己将在某日离去,到了那天,他果然无疾而终,安然圆寂。

宗本晚年对诗歌创作情有独钟,同时他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但为人极其吝啬,花钱如同拔牙般痛苦。徒弟们多次劝诫他,他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前世的业障啊。”就这样,僧宗本以其神秘莫测的预言能力和传奇色彩,成为了邵武乃至周边地区的传奇人物。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饶州余干县的街头巷尾,传来了一个神秘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张氏的无赖少年惠吉,平时在县里混日子,人称五伯。有一天,他正在追查村里的赋税,走得累了,便在山脚下休息。

突然,他眼前一亮,只见一个妇人乘着竹轿子飘然而至。奇怪的是,这妇人身上竟然没有穿任何衣物,只是用一块布遮羞。惠吉惊讶于她的美丽和奇特的装束,连忙上前行礼询问。妇人神秘地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你能知道的。”说完,她递给惠吉一卷书,叮嘱道:“好好努力,将来你会成为僧人的。”话音未落,竹轿子便如飞般离去,留下两个仆人缓缓地在空中行走。

惠吉回到家后,突然变得能说会道,仿佛通晓人间百态。他毅然抛弃了妻子和孩子,开始四处游历。当他来到抚州宜黄县时,行为举止变得疯疯癫癫,仿佛失去了理智,让当地人摸不着头脑。

正好那时大旱,百姓们为了求雨,制作了一条土龙祈祷。惠吉却主动请缨,要求自己祈雨,并约定如果明日中午不下雨,就愿意以身殉雨。他坐在一堆柴火上,等待天公作美。那些平时喜欢惹是生非的恶霸们,纷纷往柴火上添柴,想要看他出丑。

然而,到了第二天,烈日当空,万众瞩目之下,惠吉却丝毫不慌。直到约定的时间,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滋润了整片大地。百姓们这才对惠吉刮目相看,开始尊敬他。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惠吉心存敬畏。邹柄是宜黄县的一个官员,他看不惯惠吉蛊惑人心。惠吉主动拜访他,却遭到了一顿责骂。后来,惠吉因为修路筹集善款的事情被邹柄诬陷,被打得皮开肉绽。但惠吉并不记恨,反而安慰邹柄说:“我早就告诉过你,没事的。”

几年后,惠吉来到了邵武泰宁县。他找到一个叫黄温甫的当地人,告诉他自己与他前世同为五台山僧人,曾经因为救治黄温甫的病而耗费了大量药材。现在,他希望黄温甫能为他建造一个庵堂,以偿还前世的恩情。

黄温甫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在香炉峰顶为他建造了一座庵堂,并为他买了僧侣的身份证明。惠吉果然不负众望,他精通咒语,能够用水治病。消息传开后,数百里外的病人都纷纷前来求医。

当时,泰宁县的县令是通直郎叶武。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女子拿着火把在庭院里四处放火,还烧毁了鼓楼的门。叶武惊醒后,心有余悸。他不知道,这一切是否与惠吉有关,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迟明师风尘仆仆地造访县城。他一见县令叶武,就笑眯眯地问道:“昨夜大人睡得可安稳?有没有碰到什么怪事?”叶武一听,脸色骤变,连忙把昨晚做的那个怪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迟明师。

迟明师听后,眉头一挑,随即命令手下准备木制的土地神像和斧头。他亲自来到庭院,手持斧头劈向木像,只见鲜血淋漓,令人触目惊心。原来,这县城里一直有个邪祟之物,化作美女迷惑官员,如今终于被迟明师给收拾了。

县丞江定国的母亲吕氏,一直有个眩晕的毛病。每次发作,都头疼得要命。她听闻迟明师的神通,便上门求治。迟明师微微一笑,说:“老夫人,您这病啊,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您家里那个银儿在作祟。”江定国一听,吓得脸色发白。原来,银儿是他父亲生前的妾室,被吕氏暗中杀害。如今,这冤魂竟然来寻仇了。

江定国连忙请求迟明师帮忙禳解。迟明师便取出纸笔,画了上百种禽畜图案,又准备了瓜果火炬。到了夜里,他独自进入吕氏的卧室,一番搜寻后,终于在妆盒里找到了那个邪祟之物。只见它化作一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女子,身着黄裙,对着迟明师掩面哭泣,似乎有些不甘。

迟明师耐心地劝解了一番,那女子终于点头答应离开。迟明师便把画好的图案和纸钱交给她,送她出了门。第二天,吕氏的眩晕病果然好了。

城里还有个富人叫江景渊,他曾为了争夺田地而设计杀害了对手。没想到,从此他得了一种怪病,肚子疼痛难忍。他找到迟明师求治,迟明师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罪行。江景渊吓得跪地求饶,迟明师便来到他家,命人挖地一丈多深,竟然挖出一只凶猛的苍狗。众人惊恐万分,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块石头。迟明师用拐杖一击,石头应声碎裂,江景渊的病也立刻好了。

还有一对夫妇,妻子曾是个歌女,后来弃籍从良嫁给了一个胥吏。他们一起拜访迟明师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迟明师住在山顶上的小屋里,四周林木茂密。每当有客人来访,还没到门口就被树木遮挡得看不见了。这次,迟明师却提前告诉徒弟说:“等会儿有一对夫妇要来,别让他们的婢女进来。”可是,当那对夫妇到达时,他们身边并没有婢女跟随。迟明师却指着空气说:“看,那就是她的婢女。”歌女一听,吓得哭了出来,求迟明师救命。原来,她以前曾逼一个婢女投井而死,而这个秘密连她的丈夫都不知道。

迟明师不仅白天能捉鬼,还能预知祸福。他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县城,人们对他既敬畏又感激。绍兴四年,迟明师去世了。泰宁人为了纪念他,纷纷绘制他的画像供奉起来。他们不直呼他的名字,只叫他“张公”或者“张和尚”。

故事发生在泰宁县东部,大约十五华里的地方,有一块奇石名为“仙棺石”。话说很久以前的一个暴风雨之夜,天地之间一片混沌,村民们突然听到空中飘来了宛如仙乐的奇妙旋律。待到天色微明,惊奇地发现岩壁上赫然悬着一口棺材!那地方陡峭得仿佛直插云端,常人根本无法攀登,因此大家伙儿都猜测,这恐怕是哪位神仙在此脱胎换骨,把骸骨托付给了这片山岩,从此这块地方就有了“音山”的雅号,也被尊称为“圣石”。

每当大旱之年,村民们在这石头附近祈雨,据说极为灵验,求雨必降。当年蒋颖叔奉命出使福建时路过此地,目睹此奇景,灵感涌动,挥毫泼墨,留下一首赞诗,还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卓笔峰”。

时光流转至宣和五年,又一场罕见的大雷电交加,风雨之中迷雾四溢。雨过天晴之后,令人瞠目的是,在原本的棺木旁边又神奇地出现了另一口棺材,制作工艺和世间普通棺椁并无二致。紧跟着次年的春天,山脚下的人们声称看见了浩荡的队伍——乘着云彩,仪仗齐全,随从众多,仿佛古代官员出行一般,直奔仙棺石而来,奏响的音乐悠扬悦耳,绝对不是凡间的声响。之后,那些驾驭轻功的好手,也就是胆大如猴的村民,试图攀爬上去一探究竟。他们说那棺材竟然不用一根铁钉固定,可以打开窥探内部,只见尸骨色泽青绿如玉,陪葬物品都是古朴样式,其中唯有一把精致的小剪刀最为醒目,细细的腰身配上锋利的刀刃,跟寻常人家使用的别无二致。有人想将这把剪刀带下山去,谁知刚刚动手,就听见一声震天霹雳,紧接着石崖边窜出了无数条巨蟒,吓得村民们纷纷失足坠落。幸运的是,虽然身体并无损伤,但那个大胆的村民却因为极度恐惧患上了精神错乱,疯癫了半年才逐渐康复。他清醒后向乡亲们讲述了这段离奇的经历。

以上这些匪夷所思的五件事,均出自邵武县一位名叫黄文誉的文人士大夫之口,他的讲述使得仙棺石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更加增添了此地的神秘色彩。

在南宋绍兴十六年的那阵子,咱们这位身披左武大夫荣光、时任荣州刺史的张琦老哥,卸下了他在建康的军务重担,转而担任江东兵钤官,驻守在饶州。然而好景不长,短短三年工夫,他就病倒了。巧的是,张琦在池州建德县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于是便派了个使臣去打理。

这一年的某天夜晚,这位使臣做了一个怪梦,梦见几个穿着鲜亮黄袍的家伙,手持一块红底黑字的漆牌,上面赫然写着要“传唤饶州钤辖张琦”以及“潭州长沙知县赵伯某”。醒来后,使臣琢磨着估计是张琦大人接到新的任命了,喜滋滋地跑到鄱阳去祝贺。哪知道此时的张琦病情已经恶化到卧床不起的程度,两人未能见面。张家人一听使臣做的这个梦,心里觉得不太吉利,便没敢透露给病榻上的张琦。

不过,这张琦同志在病床上呢,也不消停,隔三差五就问儿子:“赵知县到了没?”小张看着老爹这会儿神志不清,以为是在胡言乱语,也就没敢搭茬儿。这么着,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果然有个姓赵的知县,刚从潭州长沙县卸任回老家,途径饶州的时候,在船舱内不幸去世了。与此同时,躺在床上的张琦也一口气没上来,就此驾鹤西去。你说这事儿巧不巧?简直是梦中的神秘预告成了现实,让人不禁感慨世事难料,人生如戏啊!

话说在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年轻才俊名叫蔡振,表字子玉,乃是福建闽县人氏。二十岁刚出头的年纪,他便跟随家乡的博学鸿儒郑东卿老先生研读《易经》。有一天,他犹如醍醐灌顶,突然领悟了生死轮回的大道理。蔡振家住在风景秀丽的鼓山之下,而在绍兴十七年,他听说邻县莆田有一位名叫郑樵的才子,正深入山区向老僧请教禅学之道。

于是乎,蔡振便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给郑樵,信中讨论了儒家和佛家的学术观点。郑樵收到信后,看到对方年纪轻轻,见解却颇高深,不由得怀疑是不是别人代笔。为了一探究竟,郑樵亲自找上门去,与蔡振面对面交流,交谈过后更是惊讶连连。接着,郑樵又去拜访了郑东卿,询问蔡振的学习情况,东卿老师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蔡振的具体所学。

时间来到绍兴十九年的四月份,蔡振再次登门拜访郑东卿,探讨《尚书·禹贡》的内容。怎料期间蔡振突感不适,只得回到家中养病,却病情加剧。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他果断遣走了妻子,只留下弟弟蔡抡陪伴左右,并告诉他自己即将离世的消息。临终之际,蔡振让蔡抡握住毛笔,他则口述了一首诗,嘱咐弟弟等同窗好友前来吊唁时,可以把这首诗给他们看。那首诗写道:

"生于世非赘疣,死如斯何遗憾?

与时偕行游阴阳,另辟一番风花雪月。"

随着诗句的终结,蔡振的生命也随之画上了句点,留下了一段充满悬疑与哲理的人生篇章。

当年尚未高中进士的许太尉,在福州罾浦巷有个安身之所。某晚,一只壮硕如山的猛虎从东山破墙而入,闯进了他的宅院,叼走了一头猪就悠哉悠哉地离开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全家上下都提心吊胆,生怕老虎再次造访,但许太尉却淡定得像没事人一样,还即兴赋诗一首,朗声笑道:“昨夜虎神光顾咱家园,明年定是我夺魁状元郎。”他那位幽默风趣的叔母接了一句打趣道:“傻狗莫乱叫唤,暂且屋里趴窝边。”这番对话引得邻居们忍俊不禁,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

然而,奇妙的是,第二年许太尉果真一举夺得科举榜首,后来更是在朝中步步高升,执掌大权。而叔母的儿子呢,也沾了许太尉的光,通过特别恩典当上了大夫,人们称他为许工部。许太尉感恩回馈,把自己昔日的住所全部赠给了这位堂弟许工部。

不过风水轮流转,许工部后来竟然患上了精神疾病,家里人为了安全起见,只能把他关在家里不让出门。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叔母那句“颠狗低蹲”的玩笑话,竟然成了一个提前预告命运的神奇预言!这三件趣事都是郑东卿老先生津津乐道的故事,流传至今,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而又充满了戏剧性的巧合。

在舒州桐城县,有位姓何的大富翁,他在乡里靠着雄厚的财力威震四方,平日酷爱喝酒和美女。到了五十岁那年,他突然得了严重的风疾,手脚右侧完全动弹不得,于是被人抬到了同县的名医、同时也是道教信徒的李百全几道家求诊。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治,何翁的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临别之际,李百全几道设宴款待何翁,酒酣耳热之际,他突然问何翁:“你觉得是活着好还是死了好?”何翁一愣,略带责备地说:“医生您整天救人,怎么会不知道活着比死好呢,这还用问吗?”李百全几道微微一笑,说:“我看您似乎不怕死,但只有真正认识到死亡的可怕,才能珍惜生命。你这次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今后应当彻底戒除房事,否则必将再次陷入险境,我们也就不会再有机会相见了。”

何翁听了这番话,顿时如醍醐灌顶,回到家后立刻行动起来,在山顶盖了一座草庵,远离妻妾,将家中事务全权交给孩子们处理。这一隐居就是整整两年,何翁的身体恢复得如同三十岁年轻人般健壮,甚至能一天步行一百二十里路。李百全见状,赞赏道:“你若能坚持下去,虽不一定能成仙,但也一定会成为有道之士。”

何翁从此更加自律,只大量酿制美酒,每当有客人来访,便与他们下棋、畅饮,彻夜谈论,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二十五年之久。直到建炎初年,江淮地区盗贼四起,李成叛军攻打淮西,何翁判断他们会很快逼近家乡。他对孩子们说:“现在逃跑也许还能保全性命。”但孩子们有的眷恋家庭和财物,有的忙着收拾行李,没能及时撤离。

何翁独自拿起拐杖,带上几千枚铜钱,徒步走向江边,趁贼军还未抵达,赶紧乘船躲进了当涂山寺中。而他的孩子们最终未能逃脱,惨遭叛军杀害。何翁在寺中与一位行者关系甚好。有一天,他找到行者,笑着对他说:“我想买副棺材,能否陪我一起去挑一下?”行者不解:“你买棺材做什么?”何翁只是笑笑,没作答,然后真的买了副棺材回来,放在屋里,时常亲自擦拭。

他又对行者说:“我恐怕要给你添麻烦了,我在屋后堆了一些买的柴火,明天麻烦你用它们来焚烧我的棺材,如果我的家人来找我,你就告诉他们真相。”行者心中既疑惑又半信半疑,暗中观察何翁的行为。到了晚上,何翁竟然自行躺进了棺材,盖上棺盖,静静地等待生命的结束。第二天,行者发现何翁已经离世,享年七十九岁。

一年后,何翁的一个侄子也在混乱中逃脱出来,四处寻找何翁的下落,最终才在当涂山寺得知何翁的死讯。何翁与中书舍人朱新仲有亲戚关系,朱新仲记录下了这件事,并将其传给了他人。

朱新仲,这个土生土长的桐城人,有一天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他的一位亲友家的孕妇临盆在即,却遭遇难产,胎儿七日未能娩出,一家人几乎尝试了所有的药物和符水,眼看就要绝望。这期间,当地的知名医师李几道刚好造访朱家,朱新仲赶紧请他出手相助。李几道检查后摇摇头,说:“这种状况,任何药物都难以解决,唯有使用针灸疗法,但我的技术还没达到那种境界,实在不敢冒险。”

正当朱家愁眉不展之际,李几道的师父庞安常,恰巧路过朱家门口,于是朱新仲热情邀请庞大师一同商议。朱新仲将难产之事告知庞安常,恳求他是否能够不顾身份,挽救这条垂危的生命。庞大师听后,慨然答应,随朱新仲一同前往那户人家。

庞大师一进门,目光炯炯地盯着产妇,坚定地喊道:“别担心,她不会有事!”他指示家人用热水敷在孕妇的腰腹部,随后亲自用手在孕妇肚子上轻轻按摩。孕妇感到一阵轻微的疼痛后,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居然诞下一名健康的男婴,母子平安,一家人都欣喜若狂,对庞大师感激涕零,简直视其为再生父母,但却不明白他是如何施展的妙手回春之术。

庞大师揭开谜底:“原来呀,这小家伙虽然已经出胎,但不慎抓着母亲的肠胃部位,导致无法顺利出生。纵然用药也是无效的。我刚才隔着肚皮摸到了宝宝的手的位置,就在他右手虎口处扎了一针。小家伙感觉到疼,自然就松开了手,这才顺利分娩。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你们瞧,这新生男婴右手虎口处,还留着针痕呢。”朱新仲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无不赞叹庞大师医术的精妙与神奇。

故事发生在南宋绍兴五年闰二月的英州真阳县曲江村,村里有个叫吴琦的读书人,略通诗书,他的妻子谭氏贤良淑德。那时,观音山的盗匪突然兴起,大肆袭击周边村落,吴琦慌忙逃走,不幸的是,谭氏和他们的女儿以及其他几位邻村妇女一同被劫持。

谭氏在俘虏中气质出众,引起了一名盗匪首领的注意,打算娶她为妻。谭氏面对这群歹徒,毫不畏惧,大声喝斥:“你们这群蟊贼,官兵马上就要赶到,到时候你们都要变成粉末!我是良家女子,怎么可能嫁给你们这些恶棍?”面对逼婚,她坚决抵抗,即使遭到毒打,也始终坚守贞洁,破口大骂盗匪。最终,谭氏英勇牺牲在了盗匪的残暴之手。

盗匪风波平息后,被一同掳走的邻村妇女陆续被释放回家,她们告诉吴琦,倘若不是谭氏一直坚贞不屈地痛骂贼人,恐怕她们也无法安然归来。她们详细描述了谭氏英勇抗争直至牺牲的过程。吴琦这才知道妻子的英勇事迹,闻者无不称赞谭氏的高尚气节。

我曾经专门为何夫人谭氏撰写过一篇传记,记述了她的忠烈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这位在乱世中坚守贞操,勇敢对抗邪恶势力的巾帼英雄。

话说在南宋绍兴十九年三月的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英州的一位和尚希赐,踏上了前往州南三十里洸口清扫佛塔的旅程。途中,他遇见一艘自番禺驶来的客船,船上有一位士人的仆人腿脚不便,行走困难。船夫见状,心生怜悯,拍胸脯保证:“我这里有一种药,专治这类顽疾,疗效神奇,治好过不少人,这次就免费赠送给你家仆人试试。”

当天祭扫完毕,船夫参加了庙会的宴会,席间饮酒畅快,醉意朦胧。他趁着夜色上山采药,将其浸泡在酒中,交给了患病的仆人,并叮嘱他要在天亮前服下。仆人按照吩咐,在黎明前服下了药酒,谁知药刚下肚,就开始哀嚎起来,直喊肚子里像是有把刀在切割,疼痛难忍。天亮时分,仆人因剧烈疼痛不幸去世。

士人悲痛之余,愤然质问船夫,船夫心头憋屈,反驳道:“不可能出这种事!”说着,他取出昨晚剩下的药,自己泡在酒中一饮而尽,想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不到一会儿工夫,船夫也七窍流血,痛苦死去。

原来,山上生长着一种名叫断肠草的剧毒植物,人一旦误食,便会立即丧命。而船夫由于醉酒,匆忙采摘草药时并未仔细分辨,将断肠草的根蔓一同取下,混入药酒中,酿成了这场悲剧。这个故事警示世人,草药虽好,不可随意服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在宋代宣和年间,有一位名叫郑良的英州才子,字少张,他凭借卓越才能一路高升,官至右文殿修撰兼广南东西路转运使,家财累积,堪称岭南首富。在执行任务期间,郑良在故乡英州修建了一座豪宅,外墙刷着鲜艳的丹青碧绿,工艺繁复华丽,可谓是南国前所未有的豪华府邸。

然而,靖康元年,风云突变,有人向上举报郑良贪腐,朝廷对此高度重视,特派直龙图阁的陈述担任漕运使,负责查办此案。陈述来到英州时,郑良毫无防备,热情款待,两人推杯换盏,结下了深厚的同僚之情。待陈述到达广州后,才派遣使者逮捕郑良投入监狱,对他进行了严苛的审讯,鞭笞无数,搜刮出来的金银财宝数额巨大。待案件审理终结上报朝廷,郑良才得以暂时出狱。然而,出狱仅仅一日,郑良就撒手人寰,还未等到正式判决下达,就已经逝世。朝廷最后的决定仅仅是停职并编入户籍,已然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