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的变故,在说笑中已经几近被姑娘们淡忘,但丹素却始终留了个心思,经过商铺的时候让祝余下车购置了几顶面纱,挂在耳后。
薄薄的料子遮住了面容,隐隐约约叫人看不真切,但身上独特的气质却始终是一道风景。
之前总想着快马加鞭赶到西京,因此一路上都没敢过多停留,驿站的马都不知换了几匹。
可真到了西京,丹素反而不着急了,让刘木牵着马车去找下榻的客栈,带着几个姑娘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逛,沐浴暖阳,好不惬意。
“姑娘,来看看这香囊,里面的香料都是从深山里采来的,金贵着呢,只要二两银子,来一个吧?”
杜衡走在最前,被卖香囊的妇人拦下。
丹素和青荀跟过去,心里便默默想着,恐怕这摊位过不长久。
念头刚落,丹素就见杜衡捻起一紫色的香囊放在鼻下,不到片刻便皱着眉扔到一边,埋怨道:“老板,你这里边明明装的是最普通的蒿子,却装作什么名贵的香料,你是不是以为我们好欺负呢?”
“哎你这小丫头片子,怎么说话呢!你买不买,不买走开,别在这儿栽赃陷害还耽误我做生意!”
跟在杜衡身边的沙棠也急了:\"你这人怎么说话呢,我不过是实话实说,你却说我栽赃陷害,怕不是你心虚了吧?\"
老妇人气愤得脸上的皱纹都抖了几抖,“老身常年在这儿摆摊,卖了几十年香囊,谁买了不说好?大伙说是不是,啊?”说着仿若征求众人的意见,期望而又自信的目光转了一圈,在扫过丹素一行的时候,眼神中透露出显而易见的鄙夷。
围观的大多是西京城当地的百姓,见几个外地的丫头片子竟然欺压到当地人头上了,自然便跟着颠倒黑白,纷纷叫好。
众目睽睽之下,杜衡气急地说不出话来,但也不敢回头看丹素和青荀,怕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把两位姑娘牵扯进来,只仅仅握着沙棠的袖角,摇头示意。
两个丫头怕惹事,丹素却是不怕的,而且她此行来到西京,就是来惹事的。
丹素附在青荀耳边轻声说了几句,然后松开青荀的胳膊,朝两个丫头走过去。
众人所看到的就是两个黄毛丫头惹事不成,活像斗败的公鸡,正遗憾好戏还没开场就已经结束了,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娉娉婷婷的姑娘,气质卓然,面带薄纱,以至于脸上的模样看不真切,但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欲盖弥彰之感。
“老板你在这里与大家是相熟的,而我们是生面孔,又是外地来的。单说人心本就是偏的,大家自然不会向着我们说话,这不是欺负我们外地人吗?难道西京城的民风就是如此刁钻刻薄,空有西疆百姓乐善好施的虚名吗?”
一番话,掷地有声,自然而然将两个平头百姓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国家之间的名声善恶。
丹素说着已经走到两个丫头身前,不动声色地将人挡在身后,隔绝了老夫人阴骘的目光。
目光皆被丹素吸引,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同行的另一个女子已经悄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