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要有竞争对手了,给母羊配种(2 / 2)

“那我明天回趟娘家,让我妹妹还有妹夫后天过来。”曾焕芝说,她家就在本村,不过娘家没有兄弟,留了最小的一个妹妹招赘了上门女婿。

林满秀也想跟娘家人打个招呼,“我捎信儿跟我二哥二嫂说一声。”他们能来就来,不来她也不埋怨。

安排妥当,吃完饭,众人这才各回各家。

一进院子,就感觉不妙,院子里乱七八糟的,像是遭遇了鬼子扫荡一样,徐祯祯拿手电一照,就发现了罪魁祸首。

小咩正满院子溜达呢,大咩则安然卧在铡刀旁边,嚼着还没铡的玉米秸秆,这俩祸害,竟然都从羊棚里跑出来了,尤其小咩,这小东西竟然真的从木头桩子上蹦出来了。

“小咩长大了。”徐瑛瑛说。

买回来这才几天,徐祯祯又气又笑,招手叫它,“过来!”

小咩半个好脸不给,一甩短尾巴,蹄子一撅,跑了。

林满秀看着俩闺女满院子捉羊,就同徐国庆小声说着悄悄话,“要我说,赶紧给问问配种的事,你要不去,我明天跑一趟。”

徐国庆见林满秀这么上心,倒是挺讶异,不过也没细究,想想明天也不是掰棒子的时候,与其在家晾花生秧子,他还不如跑一趟兽医站。

“行,我明天一早去问问。”

第二天吃过早饭,徐国庆果然骑车去了。

留下徐祯祯娘仨个在家,一遍遍把花生秧子摔打了土坷垃,晾上房,娘仨个有说有笑,旁边开着收音机,倒是挺乐呵。

这时候花生刚下来,正嫩着呢,吃一颗能吃出水来,还隐隐有甜味,不用蒸,不用煮,生吃就是孩子们最好的零嘴儿。

徐瑛瑛一边干活儿一边吃,徐祯祯也忍不住干一会儿剥两颗尝尝,还时不时塞她妈嘴里一颗,林满秀就躲,“我不吃,你吃。”

徐祯祯吃完就把背筐一背,爬梯子上房,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房上晾东西,花生下来晾花生,玉米棒子下来晾玉米,等打了枣子,也会在房上支上草席子晾。

她干得起劲儿,徐瑛瑛自然也不甘落后,不大会儿工夫,娘仨个竟把堆成个小山一样的花生秧子背了个七七八八。

坐在房顶上歇息的时候,徐祯祯就问林满秀,“妈,我二舅要不来,咱雇几个人也行。”

雇人掰棒子,摘棉花,栽辣椒,除草,这些在十几年后都不算什么,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现在,却有点难度。

果然,林满秀道:“雇啥人呀雇!咱又不是大老板,花那个冤枉钱干啥?就是你二舅不来,咱几个也干得下来,就是慢点累点呗。”

农民拾掇庄稼是本分,哪还能拿乔做势,动不动就雇人?

坚决不能!

徐祯祯原也没指望一次就能说动她,就是试试运气罢了。

显然她运气不好,躲不开钻玉米地掰棒子的命运了。

正郁闷呢,她爸回来了。

徐国庆去得快,回来得也快。

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带着兽医站的人进了院子,是个穿着打扮都很干净的中年男人,肩上背着个类似药箱的东西。

徐祯祯看那架势,心里明镜似的,知道是给母羊配种的,面上还要一脸懵懂假装不知道。

林满秀哄她们,“去,你俩也歇会儿,进屋看看电视,写写作业。”

之所以要提一嘴看电视,那是因为写作业对于徐瑛瑛的吸引力着实不大,怕是坐个两三分钟就要跑出来。

果然,一听看电视,徐瑛瑛跑的比兔子还快,花生秧子一丢,就飞也似的下了梯子进屋,兜里还不忘揣一把花生。

徐祯祯不情不愿起身,慢吞吞也下了梯子,心里却乐开了花。

徐国庆跟兽医站的人就站在羊棚子跟前看羊呢,大咩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在里头不安地来回踱步。

中年男人套上套袖,戴上手套,打开工具箱,从里头小心翼翼拿出一管针,跟徐国庆说,“你去,把它按住了别动。”

徐国庆依言打开栅栏门,挽袖子猫腰走进去。

朝着大咩越走越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祯祯?!”

徐祯祯看得入神,不防背后林满秀喊了她一声。

她回头,林满秀正一脸不满地看着她,不住使眼色努嘴,“还不进屋去!”

徐祯祯这才恋恋不舍进了屋。

心里想着,终于要给母羊配种了,配了种,怀上小羊羔子,到年底就能下一胎,怎么着,也得有三四只,不过那时候天气冷,无论如何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

就那个漏风的羊棚子,肯定不行,算了,还是上头再搭个草帘子吧,这样总要比敞开了强。

地上也要收拾出来,铺上干草,一层不行两层,这样万一下了雪,也不会湿哒哒的难受。

徐祯祯坐在电视机跟前,心里止不住盘算着,电视上演的啥节目,她是一点没看进去。

找出日记本,写上日期,把给母羊配种的事记上两笔,翻翻前面,发现计划中的事差不多都开始推进了。

希望年底攒够县城开店的钱。

这样过了不到一刻钟,听外边的动静,应该已经配成了。

送走了兽医站的人,徐国庆背着手站着看了会儿羊,这才换衣服换鞋,跟林满秀一起摔打花生秧,装进背筐里往房上背。

有了徐国庆的加入,不到半个小时,剩下的也都背完了。

中午在家吃饭,林满秀煮了一大锅盐水花生。海棠文学

下午把红薯下了窖。

眼下储藏红薯也没别的办法,就是在院子里挖个地窖,像红薯、土豆啥的,都往窖里放。

等冬天想吃的时候,寻个太阳暖和天,把窖盖打开晾上一会儿,人再踩着梯子背着筐下去拿。

年年都有因为缺氧晕在窖里的事情发生,所以旁边一般情况下得留个人守着,时不时朝底下问一声,“难受不?难受就上来。”

就这样,也不能保证红薯一个不坏,总要烂上一点半点。

林满秀又煮了两大锅,打算晾成红薯干,给孩子们添个零嘴,多煮些怕能吃到年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