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最难捱的(2 / 2)

就这,还不算收拾清,地里玉米秆子要整个拿镰刀砍下来,一捆捆扎好,同样拉回家,找打麦场,或者房前屋后堆起来。

这样又忙了四五天。

小叔家的玉米棒子直接拉到了商店后院,这样徐爷爷徐奶奶或者小叔小婶儿看店不忙的时候,还可以抽空剥剥玉米皮。

徐祯祯跟徐瑛瑛在家开始剥棒子,趁秋雨没来之前,赶紧剥完背上房晾起来。

往年有徐奶奶过来帮忙,姐妹俩一边听她讲故事一边干活儿,时间过得就没那么慢了。

今年就只剩她俩。

收音机照常拧开,一分钟不带歇的,偶尔发生故障了,徐祯祯拿手拍打两下,也就好了。

休息间隙再吃吃花生,啃啃红薯,倒也不算无聊。

晚上吃完饭,屋檐下的灯大开着,一家子坐在玉米堆前边说话边剥玉米,通常八点钟电视剧开始的时候徐瑛瑛就撤了,徐祯祯还要跟爸妈一起再剥会儿。

她爸已经开始上班了。

不过上班也乱哄哄的,不是这个职工来找,就是那个职工来闹,他干脆继续请假。

爸妈聊天,聊到一个原来关系不错的战友,如今在榆钱乡政府做事,已经坐到了乡长的位置,榆钱乡紧挨县城,两口子就在县城买了房子,方便孩子上学。

徐爸不免感叹两句,现在机关比企业日子好过的话。

“爸,县城房子他多钱买的?”徐祯祯忽然开口。

她不记得这时候县城有商品房可以买卖,一般县城职工家庭都有单位分房,她小舅小舅妈就在县城分的单位房子,钱自己出一点,单位出一点,非常便宜,不过她一次也没去过就是了。

当然也可能她记错了,私底下已经有买卖存在。

“六千块。”

“这么便宜?”徐祯祯吃惊道。

“六千是不贵。”林满秀也忍不住点头,徐文庆的商店承包转让下来也还五千挂零呢。

“咳,没在县城紧里头,快县城边上了,属于城中村自建房,不过也不错了,紧挨着县高中,还是两层小楼房。”

紧挨着县高中?

徐祯祯心头大动,上辈子她在县城读高中,记得班里有个喜欢穿牛仔褂牛仔裤的女同学,家就在学校附近住。

那时候高中有走读生,有住宿生,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三年都在高中住宿的徐祯祯,其实很羡慕那些中午可以回家吃饭,下了晚自习可以回家睡觉的走读同学。

这位女同学的家,就是城中村,叫什么名字来着?

对了,细柳村。

五分钟路程,基本等同于无。

徐祯祯来了兴趣,“爸,我秦伯伯他们户口不在那边,买房子不受限制吗?”

“你秦伯伯是城镇户口,没问题,不过说到户口——,现在城镇户口花钱就能买了。”这话他是同林满秀说的。

“真的假的?”林满秀有点吃惊,毕竟往前多少年里,一个城镇户口可是多少土里刨食的老农民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竟然花钱就能买一个?

“多少钱?”她问。

别看徐国庆吃商品粮,可林满秀自己跟徐祯祯姐俩都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户口,政策就是这样定的,一个家庭里,儿女户口随妈。

徐国庆早些年也动过把林满秀户口转出去的念头,可一来,根就在这里,他老爹老娘还有妹子兄弟都在这里,他上班常年顾不上家,媳妇儿再出去了,总觉得照顾不到家里面。

再有就是,心里多少嫌弃林满秀没文化,担心她上班上不好,丢了他的面子。

因此这件事也就没再提起。超级无敌仙医

林满秀也习惯了拾掇庄稼,倒是落得一个自在。

现在既然花钱就有机会把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她自己就算了,两个闺女倒是可以试试。

“五千块钱吧。”徐国庆道。

最近这事儿嚷嚷得厉害,确实有些人已经闻风而动下手了,还有一些人在观望。

“要不——”林满秀想开口,看一眼丈夫,再想一想自家的存款,顿时没了底气。

徐国庆没说话,要是早两年,没准他就应了,现在嘛,现在把孩子户口转出去有啥用?考学又不加分?县城又没房子,他们一家人吃住还不是在村里头?

他如果工作稳定还好,万一下岗了——

最近他可听说了,县城的双职工家庭,两口子都下岗在家的,连吃饭都成问题,做饭都要去市场里捡人家不要的烂菜叶子。

小主,

“再等等吧,现在不是好时候。”徐国庆最后道。

徐祯祯没说话,她知道上辈子是有这么一股风潮,他爸妈也曾心动过,不过到底碍于家里的存款和对买卖户口的不看好,最后作罢。

那些买了的,就她所知,最后就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于是她也道,“我看还是算了,买个户口又不能当吃又不能当喝,还不如买套房子,像我秦伯伯他们家那样。”

嗯,一套二层小楼才六千块钱,跟后来动辄几十万一比,简直白送一样,哪怕是城中村自建房呢,也非常划算。

徐祯祯决定下一个目标,就是攒钱县城买房。

到时候她差不多也该去县城读高中了。

剥着棒子皮,徐祯祯美滋滋畅想着高中走读的小日子。

“买房子啊。”林满秀摇头笑笑,觉得闺女可能在说梦话。

徐国庆也没理会这茬,毕竟以他们家目前的情况,县城买房根本就不现实嘛。

晚上抽空剥棒子皮,白天就开始割豆子,摘棉花,打枣。

打枣是孩子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