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卖部(1 / 1)

80后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1206 字 7个月前

小卖部应该是所有小伙伴们年少最深刻的记忆,别的记不住,吃的零食肯定会忘不了,村里每个大队应该都有一家小卖部,我们土话喊金销店,每个学校也会开小卖部,卖点零食和文具用品,一般小卖部面积都不大,只有一个木柜货架,可以打散装白酒,散装酱油没有听说,可能全国各地有的地方可以打散装酱油和醋,可能湖南和湖北两地不是生产酱油和醋的产地,没有提供散装酱油醋的地方,也可能是不如白酒好保存,散装红糖倒是有提供售卖,卖的商品基本都是带完整小包装的。

米云小的时候,想过家里可以开一个小卖铺,那样的话就可以有吃不完的零食,并且也不用担心没有学习用具了,都可以在自家里面拿,还不用给钱,米云湖北省乡村的大伯家就开过小卖部,规格不大,就一个大木衣柜货架,可能以前就是装衣服的,零星的摆放一些小商品。湖南老家村里三组就有一家小卖部,比看到的小卖部规格都稍微大点,就在学校附近的河堤上,米云家左边第三户人家,离家里二十米范围,米云家右边一户也是一家小卖部,右边河堤也只有这一户人家,其他的都在河堤下面居住,右边一户应该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任村支书,刚好接替我外公,右边的邓爷爷家在对面修了一个100平米左右的平房专门用来经商用,也是村支书任退下来后建的房子,经营过喜剧院,不知道演了几年的戏,我外婆都会经常步行三五里过来看戏,不唱戏后就经营商店小卖部了,小米云家也短暂了开了两年小卖部,应该是米云读五六年级后的事,父亲不教书后就在村小学做了几年饭,因为湖南湖北两地跑不方便,父亲在湖北初中学校教书,来湖南这边结婚生子后,就不方便经常回湖北教书和耕种田地,尤其改革开放初期,教师社会地位低,工资微薄,不容易养家和照顾孩子,来湖南这边教书,也只能是代课教师,一直入不了正式编制,后来就放弃教师职业了,专心照顾家里和孩子,在小学蒸煮米饭的几年,就开了几年小卖部,规格最小的小卖部,就卖点文具和零食,很有限的零食,就卖点果冻,麻花,果丹皮,辣条和其他小干粮,我只记得果冻和果丹皮,自家卖的东西当然吃的最多,村小卖部的习惯基本上都是厨房蒸饭的经营,几十年如一,校长家属经营过一两年,其他学校的小卖部也是校方亲属经营,偶尔也是校长家属经营。

米云小的时候,物价低,冰棍几分钱到一毛钱一根不等,辣条一袋也差不多,用瓶子去打散装白酒,都是拿着块块钱去,最后还能找回些零钱来,那个时候的零钱有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一角,贰角,伍角,一元硬币,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都有。纸币有的,硬币都有,硬币最高的规格就是一元,到现在都还是这样,纸币币种相对多点,有壹元,贰元,五圆,拾圆,五十圆,壹佰元的,并且50元和壹佰元的浅蓝色人民币,是四个伟人的头像的那种,有冰棍雪糕卖的小卖部,只有一家,一般小卖部都不会卖冰棍,那个年代冰箱冰柜还没有普及到偏远的农村地区,卖冰棍雪糕的都是走街串巷的个体户,村三组的小卖部是唯一提供冷饮冰棍雪糕的小卖部,所以我说是村里规格最大的小卖部之一,一组可能也有,因为与湖北省交界,有地理位置优势,为么会记得卖冰棍雪糕的小卖部,因为夏天,米云去买过,而且一买就是十几只,应该是夏天收割稻谷期间,请了五六人帮忙收割稻谷,还有用脱谷机转化成谷子和稻草,休息时间,妈妈让米云去买了冰棍犒劳大家。那时候的农户都是左邻右舍相互帮助,还要管一顿饭。不拿工钱,但吃一顿饭还是要意思一下的,父母有时候忙,腾不出手来,我还帮过家里做过一顿饭菜,够十人左右吃的量,那时候的米云估计比灶台都高不了多少,还要垫着板凳炒菜,大概要炒六七个菜才够吃,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还真不是说着玩的。

在米云家左边第三户人家,不到二十米,是村里最后一任村支书家兄弟开的,之前是村支书的父母开的,米云就读四五年级的时候,传给了小儿子经营,应该是小儿子结婚后送的家当彩礼,老人家专心种田地,在河里网鱼卖,据说现在都还留任村里,故土难离,全村搬迁二十多年了,我们村,是附近三个搬迁村留守人最多的人,有很多复杂的历史原因,前面章节有简单提到过,没电没水被遗弃的乡村,不是生活所迫,没人愿意留守,不过我们村与湖北省交界处,有了生存空间,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地步,而且每个村子搬走了都会留下一户守村人,可能是国家提供有编制的守村人,河对岸搬迁五十年以上的村子都还留有一户看村人,我们村如果要留一户守村人,肯定也是最后一任村支书家,因为他们家的楼房保存相对完整,没有摧毁,符合守村人条件,其他搬迁的人家都是砖瓦不存,我家也不例外,只能看到颓壁残垣的遗址,砖瓦用拖垃圾拖到隔壁村建菜园围墙和洗澡间。

米云小时候对小卖部的什么商品至今还念念不忘,说来一般人不信,就是一包火柴盒大小的普通面粉,撕开包装就能吃,没吃过几次,因为小时候家穷,基本无零花钱预算,看到其他小伙伴吃,都羡慕嫉妒恨的要死,馋的不行,只能躲开,转移视线,家里左边那家开了十几年以上的小卖部是小米云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规模最大,货架商品种类比较多,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饱下眼福也能知足,小孩馋嘴是天性使然,不能笑话,尤其是那个经常饿肚子的80和90年代,现在的小孩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不是一样对小卖部垂涎欲滴,哪怕是家长不让吃的垃圾食品还不是一样的情有独钟,好像现在的学校里面一般都不让开小卖部了,都开在学校附近,商店和文具店都是在学校附近,沿海地区这边的小学是如此,农村的中小学里面还是保留小卖部的,有这个需要。记得中小学上学的那条十几里的马路上,也零星的有三五家小卖部,可以供路人补充,以前不管是骑自行车回村还是和小伙伴们步行回村,都是走那条马路,一走就是一两小时左右的路程,夏天的时候口渴,会买冰棍和茶水喝,一毛钱可以喝一大瓷杯茶水,还有个印象,小卖部常客是可以赊账的,六年级前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常客是可以在本本上记账赊账的,家里附近的小卖部也能赊账,这都是几十年前的历史,不知道如今还有没有提供赊账的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