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村小学(2 / 2)

80后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2393 字 7个月前

要真正扭转萎缩中的乡村学校,就必须了解: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乡村学校遭遇了哪些难题?为何这些难题存在的时间如此之长?

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加速,乡村中小学的发展遭遇了重重难题。将这些难题概括为乡村中小学遭遇到的“四化”,即: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生源问题;快速城市化造成农村适龄儿童外流问题;日益严重的教师老龄化造成教学质量问题;教育管理的地方化造成乡村中小学撤并问题。这“四化”的存在,极大加速了乡村中小学的萎缩。一旦前面“三化”遭遇“地方化”,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更为严重,难以逆转。

对这一代青年人来说,城市化是一个高度不可逆的过程。他们自己不愿意回到农村,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愿意子女在农村读书。城市给了他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可能。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上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县城里上七八十人一个班的学校,也比在乡下上中小学要强。这就是年轻一代农民工父母的基本态度与认知。

再次,日益严重的教师老龄化造成教学质量问题。乡村学校萎缩的一个直接表现是,乡村教师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教师的老龄化既加速了乡村学校的萎缩,又是乡村学校萎缩的结果。在县城和乡镇学校大量补充青年教师的情形之下,乡村中小学却很难吸引、补充新鲜血液。没有适当比例的年轻教师加入的乡村中小学,必然结果就是教师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教育管理的地方化带来乡村中小学撤并问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最近二十年来,地方政府主导的乡村学校撤并浪潮逐渐在全国铺开,甚至掀起一股撤并浪潮。

从地方政府的财力和师资力量来说,乡村中小学校撤并确实有其现实的理由和依据。比如,随着2004年前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撤并乡村,一个自然结果是撤并中小学。因为乡村撤并后,各个地方政府都要考虑辖区内学校数量的多少、规模、财政经费安排、师资力量配备、管理便利等问题。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继行政领域的乡村撤并之后,出现了教育领域大规模的乡村中小学一窝蜂的撤并浪潮,由此也就自然加速了乡村中小学的萎缩。

可以说,在中国过去二十年房地产飞速崛起的过程中,乡村中小学的撤并大大促进了县城房地产的发展。不管是农村家长直接到县城买房定居,以解决小孩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读书问题,还是他们因为买不起房而要到县城租房陪读,都在直接或者间接推进县城房地产的发展。

虽然他们到县城买房定居或许不完全是为了小孩的教育问题,但是他们的小孩到县城上学,这一定是他们买房的原因。

乡村中小学的撤并政策诞生于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反过来又极大推动了这一进程,在适龄读书儿童越来越少的情形之下,学校不可能扩大办学规模,不能扩大办学规模也就难以补充年轻教师;难以补充师资,乡村学校剩下的也就只能是那些日益老去的乡村教师;老龄教师逐渐退休,又缺乏新鲜血液补充,学校的教师数量也就也就越来越少,加上学生已经在减少,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撤并更有了正当理由。反过来也是如此:地方政府不断加速撤并浪潮,有条件没条件的家庭都不得不将子女送到那些没有被撤并的学校或者直接上县城和乡镇学校入读。这势必加速适龄儿童外迁。

当然,如果要追问农民为何要把孩子送到县城或者乡镇学校读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乡村中小学教育越来越不满。

乡村不理想的教育质量让年轻一代农村父母亲不放心、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乡村中小学去读书。他们不希望下一代也像他们自身一样因为没有读好书、没有考上大学而进入社会从事比较艰辛的劳动。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父辈们的故事:跟着一班水平不高的教师读书学习。这些老教师曾经是乡村年轻一代父母的教师,甚至是爷爷辈的教师。正因为如此,这些年轻一代的父母亲都看透了这些老教师的“本质”。作为他们曾经的教师,这些老教师们并不是全心投身于教育事业。说得直白点,教书只是他们的“兼职”,他们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却放在其他的“业务”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事农业生产,做生意的做生意,从事农村副业的从事农村副业……际上,年轻一辈的家长们有说不出的无奈:不是我不想把孩子送到乡村中小学去读书,只是因为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实在太不尽如人意。

根据两利相权取其大的原则,如果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差不多,农村家长为何要要将孩子送到离家更远的县城和乡镇去上学?因此,我们可以说,乡村教育的逐渐萎缩,确实是一个城市化、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带来的副产品。但是,乡村教育的萎缩,同时也是年轻一代父母亲理性选择的结果。

有的地方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消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学校的布局和班级规模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地域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不能出现农村孩子每天跑十几里地上学的情况。

乡村学校的问题首先是撤并问题,在妥善解决撤并问题之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学校的发展问题。当然,规范乡村学校的撤并问题,也是在保护乡村学校;保护乡村学校,也是为了保护乡村。

简而言之,国家重视和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其最重大意义在于,这是国家努力纠正二十年来乡村学校撤并所造成的种种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不知道还能不能弥补乡村教育的衰败,乡村教育的复兴可能是一条艰难之路,未来不差老师,差的是学生,这是乡村小学未来将要长期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