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完开胃凉拌菜和卤菜小吃,不得不谈夏天的另外一种主食,它不是米饭,也是与米饭关系密切,可以用米饭熬成锅巴粥,也可以直接用大米煮绿豆解暑粥,绿豆粥和锅巴粥也是米云夏天小时候的必吃解暑食物,有过太多的回忆。
暑假期间一日不吃粥饭的时候都没有,基本上都是天天要吃的食物,只不过是90年代以米汤锅巴粥为主,在2000年以后用多用锅煮绿豆粥,也可以上面煮米饭,下面一层煮绿豆粥。
记忆中小时候的锅巴粥和绿豆粥都是吃了十年以上的食物,而且还是常吃的食物,不像腊八粥,一年可能吃一回,也可能不吃。本章主要想说的就是锅巴粥和绿豆粥。
小时候家里都是烧柴火煮饭,一个大锅,放上大米和水,烧起柴火煮一锅米饭。米云家的灶台都是两口铁锅,一个直径40CM,一个可能就是120CM,在生活20多年的两个村子都是如此,不光米云家这样,很多农村人家都是如此。小一点的铁锅平时煮饭烧菜,大一点的铁锅平时煮猪食,过年前用来煮猪头,腊肉,腊鸭,腊鱼,腊鸡等各种肉食。
菜火锅锅底都是焦黄的锅巴,有时候直接拿来啃,米云小时候最喜欢的吃法就是用锅铲把上面的米粒碾成稠稠的粥样,再添点水,连同锅巴一起熬煮,加上白糖融化,一碗浓稠的锅巴粥就好了。
鲜甜可口,又有大米的焦香,冬天的时候暖暖的喝一碗,全身都热乎乎的。
一家人在一起,就上酸菜或者剩菜,开心的吃完,吃饱了,就有力气出去玩了。
长大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美的大米粥,就算吃着昂贵的料理,也无法感受小时候的那种幸福。尤其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中,再吃锅巴粥的次数屈指可数了,吃柴火饭的次数也是如此。
这个世界的两面性,就是富足有富足的好,贫穷也有贫穷的幸福。人还有善恶,万事万物都是矛盾体,不过一切都得向前看,缅怀过去,也是多愁善感,并不是什么坏事。
锅巴粥的起源与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关,发生在宋朝时期。当时,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煮米粥,但小和尚在煮粥过程中不小心睡着了,导致粥水煮干,粥底粘在锅上形成了一层硬邦邦的物质。这位小和尚尝了尝这层锅底的残留物,发现它又香又脆,味道非常好。于是,他灵机一动,看到了商机,还了俗并在南京城摆起了小摊,将这种用大米做成的美食命名为锅巴。
随着时间的推移,锅巴不仅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零食,而且在烹饪中也有其独特的应用,尤其是在煲仔饭中,锅巴的精华就在于焦黄香脆的部分。
如今,锅巴粥作为一种传统的美食,不仅保留了其原始的风味,还融入了现代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式。人们可以在品尝锅巴粥时,享受到那份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味。
粥,作为一种由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食物,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期,据《周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意味着从黄帝时期开始,我国的先人们就开始用五谷烹制熬粥了。
粥的起源与粮食的缺乏有关,起初是因为粮食不足,人们将有限的粮食加水煮成粥以填饱肚子。粥,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六七千年前,祖先就开始以粥充饥,粥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粥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食用,还融入了药用和养生的元素,成为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在中国古人的眼中,人们普遍认为粥比饭更好。这种观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喝粥比吃饭更节省粮食。
在当时的社会中,农耕技术还不成熟,粮食产量少,又是一种十分稀缺的生存必需资源,因此适当的节俭是十分有必要的;二是粥比饭更简单方便。
在古代制作米饭的烹饪工艺比煮粥要有技术含量得多,那时候如果要想吃米饭,首先要有锅,还要有类似于现代笼屉的蒸具,因此在烹饪上比较复杂,远远没有一口锅,水开加粮一直煮来得简单,这也是粥在当时日常饮食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饭的一个重要原因。
粥的廉价与方便致使它很长一段时间并不被贵族所看好。在大灾之年,“施粥”成了一种慈善手段,因此在多数上层人士看来,喝粥只是穷困人家以及灾民的食物。 这种情况直到宋朝才有所缓解。 《太平御览》中“饮食部”有“糜粥”一节, 首次把粥“册封”成国食。让我们来看看宋朝的文人对食粥有多么的喜爱。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粥不仅是一种节省时间、味道美妙的食品,而且喝完粥后睡一觉,妙不可言,人们都称粥有很大的益处。
小主,
总的来说,粥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饮食的热爱和对健康养生的追求。
烧饭的柴火可以多种多样,经久耐烧的是劈柴,引火最快的是松毛,还有棉花萁杉树枝纸张等等,要烧熟一顿饭,柴火也是不可或缺的。
煮饭要淘米,按照人头算好需要打多少米,尽量不留剩饭,用清水先浸泡淘洗干净,然后加水将米倒入锅中烧开,在烧的过程中要时不时拿锅铲搅动锅里的米,使之受热均匀,待烧开之后,就是将筲箕架在陶钵上过滤,让半熟的米饭与米汤分离,这个过程叫做“捞饭”,饭捞好之后,将半熟的米饭再次下锅,这时候就不需要再烧多少柴火了,因为灶台里还有很多余火,加一点点稻草之类的软柴就能把饭烧熟了,但是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对火候的把握不仅直接影响到米饭的口感,更决定了锅巴的质量——火候不到,锅巴呈白色或者浅黄色,香味出不来,火候太大,锅巴烧黑了,就会发苦。
好的锅巴,一定是色泽金黄入口香脆。在老家时米云曾经尝试过煮饭,由于经验欠缺,烧出的米饭勉强可以吃,但是锅巴不是太生就是烧糊,但是父母烧出来的锅巴,顿顿都是特别正宗的,这得益于几十年每日不断的烧饭所累积的经验,以及对灶台和锅的熟悉,每一个灶台,每一口锅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远远看上去一样的灶台,有的费柴,有的却很省柴,有的锅加热很快,有的却很慢。天长日久,母亲他们把灶台的脾性都摸透了,难怪能烧出这么香喷喷的锅巴粥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于故乡美食的记忆,总是通过味蕾直抵内心,成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乳白的米汤加上金黄色锅巴组合而成的锅巴粥,那萦绕在心头的袅袅香雾,成为了多少游子眷恋故乡的理由?
出门在外的故乡人,回家之后总是说,别的都还好,就是被锅巴粥给熬坏了。是啊,电饭锅煮不出锅巴粥,或者说有锅巴的电饭锅也煮不出正宗的锅巴粥味道。
城里没有家乡种的稻谷,没有家里搭建的灶台,走南闯北,尝过无数美食,都像过眼烟云飘散,再好吃的菜肴,天天吃也能吃腻,唯一永远吃不腻的,是那淡而无味却又余味无穷的大米饭,时刻想念的,是故乡老母亲几十年前做的那一锅香喷喷的锅巴米粥啊!
锅巴粥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能量、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如B1、B2、叶酸等,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磷、镁、铁等,这些成分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锅巴粥的纤维含量相对较高,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和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改善胃肠道健康。
锅巴粥还富含维生素B群,参与多项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助于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增强身体抵抗力,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适量食用锅巴粥对健康有益。
然而,尽管锅巴粥具有诸多营养和健康益处,但建议食用时应注意适量。因为锅巴粥是以米饭焦糊而成,其中可能会含有焦油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每天适量食用锅巴粥,控制在一碗左右,以免过量引发其他问题。若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例如胀气、胃痛等,应该及时就医,由医师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后对症用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锅巴粥还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适合控制体重。与其他高热量的零食相比,锅巴粥食用后会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减少食欲。对于正在减肥的人来说,锅巴粥是一种理想的小吃选择。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适量食用锅巴粥。因为锅巴粥是以米饭焦糊而成,其中会含有焦油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议每天适量食用锅巴粥,控制在一碗左右,以免过量引发其他问题。
锅巴粥作为一种美味可口的传统食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蕾享受,还具有许多不可小觑的功效和作用。适量食用锅巴粥可以促进消化,增强抵抗力,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预防结肠癌等疾病,控制体重,延缓衰老,保护健康。只要合理搭配锅巴粥与其他食物,就能享受健康、美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