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说是朱院士从成为一个学者后,五十多年漫长岁月的人生坚守,以及内心追求。
阿水、孔武、虞瑞希等人,全都拼命的拍打着手掌,向台上那位老人献以最崇高的敬意。
苏云同样是如此,挥手的动作丝毫不比别人慢。
他从台上那位老人身上,感受到了与爷爷苏建茂的一种相似性。
爷爷苏建茂同样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另外在学术道路上,一生淳朴、踏实、纯粹。
虽然研究的是文学领域,但他始终关心着龙国的科学发展,也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助于龙国科学界发展之人。
这也正是苏云的父亲苏兆荣,虽然在商业上非常成功,赚取了上亿财富,却始终不得苏建茂原谅与喜欢的原因。
还是因为苏云后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苏兆荣才得以重新修复和苏建茂的关系。
苏云父亲苏兆荣一直不受苏建茂的喜爱,但叔叔苏兆学却始终被苏建茂喜爱。
因为苏兆学自小成绩优异,尤其是陆续攻读完硕士、博士后,成为了一名科研人员,更是备受苏建茂喜爱。
每每提到小儿子苏兆学,苏建茂那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尤其是苏兆学如今更是成为了一所大学的物理教授。
苏建茂一生都是一个朴素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心中有着巨大愿景,希望龙国强大、中华民族重新崛起。
苏云从朱邦分刚才的讲话中,依稀看到了自己爷爷的影子。
所以,即使对台上的朱院士,苏云并不是很了解,但凭借这种‘像苏建茂’的直觉判断,联想到对方刚才的五条建议,苏云真实觉得,这是一位可敬的科学家。
所以,苏云也才像所有人那样,发自内心的卖力鼓掌。
同样坐在台下的段文华院士,带着敬意的看着朱院士,依旧没有停止鼓掌。
对于台上的朱院士,他有着比在场其余人都多的了解,也正是因为这些真正的了解,他才在此刻发自内心的表露个人敬意。
也许,这些学生们听到朱院士刚才的建议,只是当成一份老年院士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建议。
但段文华却是清楚,朱院士一生为人、在科研道路上的探索,没有偏离他上述所讲的。
所以,那些看似建议的内容,其实是朱院士这五十多年学术之路的写照。
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将近一分钟,直到朱院士重新回到了座位,才逐渐消散。
而之后,身为本届物理竞赛国家队总教练的安于教授、张柳教授,也是先后上台,发表了一番简短,但是真诚的讲话。
而所有人讲话完毕,阮冬也是重新走到了舞台前,说道:
“好的,感谢我们段院士、朱院士、安教授与张教授的讲话,我宣布,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训队开营仪式,圆满结束!”
所有学生不约而同起身,用掌声欢庆,这次开营仪式的圆满结束。
“那好,同学们注意了,待会儿大家都跟着我,去物理楼的教室。”
掌声停止后,阮冬及时提醒道。
……
二十分钟后,物理楼三楼的一间教室。
五十位集训学员,全部安坐在座位上,讲台上只剩下阮冬、安于以及张柳这三位教授。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的物理竞赛集训从今天起,就正式开始了。”
阮冬清清嗓子,站台讲台前,认真说道,
“集训为期呢,是四十天,也就是从今天的15号到明年的1月23号。”
“时间虽然有四十天,但其实一点都不宽裕,这些天内,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会非常多,所以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这会是一场艰难的旅程,唯有坚持、坚韧,才能走到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努力挺过这个阶段,真正赢得成长,千万不要辜负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
阮冬这一番话,一下把学生们的心,从刚才开营仪式听讲时的热血澎湃,拉回到了眼前的现实中。
是的,正如阮冬所说,接下来四十天的物理集训,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历程,这些学生早在之前,就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了解。
学生们面面相觑的时候,一旁的张柳教授也是提醒道:
“虽然辛苦、很难,但也希望你们都能不放弃,坚持到底。”
面对总教练的期望,在座不少同学都认真的点了点头。
“苏云,接下来四十天集训,我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阿水面色凝重,对身旁坐着的苏云,轻声说道。
苏云一怔,认真看了阿水两眼,点了点头:
“好,我相信你。”
同时,苏云心中也闪过一个念头。
两人同为江南省的学生,而且一路走来两人也相处不错,现在更是成了室友。
既然阿水有意愿为了集训努力到底,那么苏云自然不介意再关键时刻帮助对方一下,比如说意志力到了极限,挣扎在放弃的边缘时,一声鼓励很可能就会改变对方的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嗯。”
阿水想起临出发前,老师告诫自己的话语,不禁在心里默默说道,
“我不会轻易放弃的,老师,我会努力以IPHO国家队成员的身份回江宁二中。”
“好了,接下来出来三十位学生,跟着安老师、张老师去领一下教材资料。”
五十位学生中,很快走出三十人,跟着安于、张柳,来回走了数趟,把教材领回。
当所有学生都回到教室,望着那把整个讲台前地面堆满的书籍时,所有人都不禁真正意识到了一丝不妙。
大家都不禁露出凝重的神色。
堆成小山的教材,远比任何恳切的诉说,更能让同学们感受到,接下来四十天集训的艰难。
那堪称地狱级历程的挑战,不是无稽之谈。
所有教材都拿来了之后,阮冬立刻安排一些学生,开始拆开包装,分发教材。
保证每一种教材、学习资料、笔记本,五十位学生都能够人手一份。
而仅是这个简单的过程,便整整持续了半个小时。
此时,讲台前地面上那小山般的书本已经不见了,全部分发给了学生。
而每一个学生,面前的书桌上,都有足足两大摞书本。
其中有教材、有配合教材的题典,也有本子。
但这个数量,夸张到没有一个学生不傻眼。
这真的只是四十天集训要使用的教材吗?
这特么真的只是四十天集训要使用的教材吗?
一道道倒吸冷气,一道道咽唾沫的声音,在整间教室此起彼伏的响起。
对于眼前两大摞书本,唯有震撼,才能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
“确认一下,以下这些教材大家都领到了吗?”
阮冬拿着单子,高声喊道,
“力学上册教材,所有人都看一看,自己有没有缺这本书。”
听到阮冬的声音,大家顾不上心中的震撼,连忙在两大摞书本中开始翻找。
稍稍等候了一会儿,阮冬继续说道:
“如果没有的话,及时报告,没问题的话,我们就继续了。”
“力学下册教材。”
阮冬的声音一落,整间教室又立刻陷入到一阵翻找之中。
就这样,接下来十分钟,阮冬都在与大家对照书目: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教材。”
“光学教材。”
“原子亚原子与相对论物理学教材。”
“热学 热力学 统计物理教材。”
“量子力学。”
“固体物理及物理量测量。”
“力学上册 物理学大题典。”
“力学下册 物理学大题典。”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 物理学大题典。”
“光学 物理学大题典。”
“原子亚原子与相对论物理学 物理学大题典。”
“……”
“……”
……
“好了,以上这些数目,大家手上都有吗?”
念完单子上的所有内容后,阮冬看向大家,说道,
“大家再仔细看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如果有缺失的话,及时提出来,这上面每一本书,都是需要使用的。”
学生们纷纷埋头,查看、整理自己面前的两大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