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孔子说,仁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能恭敬认真,对人真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你经常看到很多书法爱好者经常写的那些所谓的‘上善若水’你理解他的意思吗?”
赵毅想了一下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只记得这么一句。”
“嗯,其实下面最重要的一句你更应该好好记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近于道’。这样看来,水是最接近道的。你明白了吗?”
“不怎么明白。”赵毅摇摇头道。
“你还年轻,等你经历的多了,你就会慢慢领悟了。”
“师父,那天地境界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赵毅好奇地继续追问道。
“天地境界的人古往今来可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类人在大家心目中可以称为圣人,他们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
“天道被他们纳入到自己的性情之中,他们内心光明,如日月高悬,且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他们的那种崇高和伟大,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精神边界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是圣人。”
何宗贤意味深长的说着,赵毅听得津津有味。
“师父,这么看来,能达到这境界的人古今怕不超过三人。”
赵毅随即开口道,何宗贤却惊喜的看着赵毅问道:“哦,那你说说看,是哪两人?”
“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在我看来只有孔子与王阳明先生。”
“嗯,不错。”何宗贤捋着胡须脸上露出些许的自豪。
“师父,那你现在在哪个境界?”赵毅好奇的问道。
“我在第几重境界已经不重要了,我不在乎这些,后人心里自有评判。”
何宗贤淡定从容的说道。
“嗯,在我看来师父至少都在第三重境界了。”
“哈哈,毅儿,那你的人生追求又在第几重境界呢?”
“师父不瞒你说,我现在都还在第一重境界挣扎,不过我的人生追求当以第四重为目标。我要做一个内心光明,能将天地纳入心中。心甘情愿做一滴处众人之所恶的水。”
赵毅看着师父何宗贤眼神坚定的说道。
“嗯,男儿当有这样的抱负,师父希望有一天你能成为阳明先生之后的第三人。”
“不,师父,应该是第四人,第三人非你莫属。”
赵毅恭维道。
“毅儿,师父现在已经老了,能不能成为那样的人已经不重要了,只希望你记住今天给你说的每句话。”
“嗯,师父,徒儿当铭记于心。”赵毅点头应道。
与师父聊了半天,突然觉得心里亮堂了许多。
内心不再茫然了,因为心里已经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努力活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