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黄河下游的水流已经很平缓,到处都可以找到渡口,稍稍耽误了一点时间,就一路顺利前进了。
与此同时,115师的陈师长收到了八路军总部转来的一条奇怪的电文。
电文明确告知,3天后有8000日伪军分九路进攻陆房。
但是总部又提醒陈师长不用担心,坚决防御。
另外,特别重点要求就地防御,不准出击。
这就很奇怪!
鬼子都打过来了,居然叫我别动?
以八路军擅长的运动战思路。不应该和鬼子就地硬拼啊。
他还完全不知道,方振华已经运动到了他的侧翼,打的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关键是,方振华的队伍全副日伪军武装,准备浑水摸鱼的。
要是八路军突围出来,把他们一顿揍,那找谁说理去?
所以总部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命令115师原地固守,把鬼子牢牢吸引在周边。
出于保密原因,总部没有任何解释,只是再三强调了必须固守。
陈师长实在有点控制不了自己,仔细和电讯人员确认了呼号和密码,发现没有问题。
小主,
按捺不住自己充满问号的心,想了想又让回电总部确认。
总部的电报很快回复,上一个命令没有任何问题。
怕陈师长有疑虑,电报上还加了一句:“有兄弟部队策应。”
陈师长有些崩溃。
玩呢?
这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有什么部队我能不知道?
可是总部的态度很坚决,让他不得不决定先打一天,看看情况再随机应变。
其实他大可不必如此担心,因为方振华的部队已经到达了陆房的南部。
2000多人的部队,还带着炮兵、骑兵,就在鬼子眼皮底下抵达了战场。
方振华把部队一分为二,直接守在了通往陆房的两条来路上。
刘峰带领的部队集中在汶上以北的一座小山里。
而方振华的部队则在东边不远处,堵住了宁阳的敌人来路。
这一带是平原地带,只在北部接近肥城才开始进入泰山的南麓边缘。
方振华只好让部队缩进几座小山里隐蔽。
他准备在混乱中进攻,吃掉敌人,所以也不需要挖什么防御工事。
其实他也不知道来路上敌人的具体情报,但是既然兵分九路了,唯一主力3000多人从泰安来是确认的。
那吃掉其他几路就问题不大了。
指挥围攻115师的日军第128旅团第150步兵联队联队长山本重省大佐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部队还没有出门,就已经被盯上了。
尤其汶上和宁阳还是9支围攻部队中较大的两股,是他手下驻守两城的大队各抽出2个中队日军加上部分伪军组成的进攻部队。
方振华就蹲守在这4个中队的前面,静静等待猎物上门。
为了这一次的进攻,山本重省从师团下属的各部抽调了足足100多门各类火炮,100余辆汽车,甚至借来了一支包含3辆九四式轻型坦克和1辆八九式中型坦克的战车小队。
某种意义上,正是这样强大的重火力支援力量,才促使了山本大佐兵分九路的决策。
在他看来,这一次,就是直接的碾压。
所以,作战的目标不是取胜,而是必须全歼。
带着这样的雄心壮志,山本大佐趾高气扬地率领主力,从泰安城出发了。
火炮和战车支援部队就已经是1000多人了,再加上1大队日军和1个营的伪军。
别说对面只有3000多的八路军,就是来一个国府精锐满编师也不在话下。
山本的想法很简单,主力就是负责打垮敌人的。
至于其他8支部队,围堵一下溃兵就可以了。
这种算法,在当时的华夏战场不算离谱。
真的统计一下前面的战争,这还是从兵力对比来看的。
实际双方的战损比要远远超过这个比例。
但是方振华认为,山本这是阿胶吃多了,火气有点上头。
现代战争,还兵分九路?
那一定是脑子烧坏了。
早在明末清初,努尔哈赤就说过:“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这是妥妥的送上门给你各个击破的机会啊。
小鬼子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就学成了这个?
这不干你真就有些不给面子啊。